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三百零七章 观政进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七章 观政进士(2 / 2)

朱由校见没啥事了,又拿起手中的题本看了起来,这是吏部送上来的进士任命名单。

殿试过后,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这两个都是极其清贵的职位,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但由于在身为皇帝秘书机构的翰林院,所以经常跟皇帝见面,并且还能看到朝廷各种政令文书,对朝廷的现状能有大概了解,因此地位十分重要。

也正因如此,再加上能进翰林院的人无一不是科举前茅,这也就逐渐形成了“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为宰相”的政治规矩,翰林院被称为“储相”。

因此在题本中最前面的卢象升三人自然都是在翰林院中任职,对于此事朱由校倒是不在意,他想要调整的是二三甲人选的委派。

一甲进士直接进翰林院工作后,二、三甲进士则到各大部院寺监去观政半年,这类似于实习期,主要是职前培训和实习。

观政期间,二、三甲进士还要根据自己的见闻撰写文章,只要能写出五篇好的策论者,就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然后选出十余名优秀者便称“庶吉常士”,简称“庶吉士”,他们就可以跟卢象升他们一起,在翰林院学习三年。

这三年内只要表现优异,参加散馆考试,合格者即可留在翰林院工作。二甲进士出身者初授翰林编修,之后仕途与榜眼、探花类似了。

其他的没有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做官了,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基本能保证正七品官职。

因此观政时期的表现极其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他日后的提拔。而朱由校在意的就是对于这些二三甲人的观政之地。

作为穿越之人,朱由校自然知道这次恩科进士中有许多专业人才,比如宋应星、张维新等人,都是各界领域首屈一指的稀世人才,但吏部在安排他们这些人观政的去向上,让朱由校不甚满意。

想到这里他就拿起朱笔在题本上勾画起来,宋应星户部安排的是去通政司观政,朱由校朱笔一勾,随后在一旁写道:

“可去工部观政,军器局是用人的地方,可让其多去看看,徐光启要多提携点播。”

宋应星可是朱由校关注的重点,作为明末着名的科学家,他对于农业、手工业的认识远远超过其他人,正好可以去工部甚至是军器局观政,让他更好的进行学习。

而作为工部尚书的徐光启正好跟他有同样的品行,对农业、手工业之事甚是感兴趣,还身体力行进行实践,不仅仅在天津等地试种水稻,还曾大力提倡从美洲来的红薯等作物。

所以朱由校就想把他们两个凑一起,让徐光启多多带带他,定会让宋应星进步很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