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诓骗陛下可是欺君之罪,这是毕懋康亲口给微臣说的,微臣可不敢贸然杜撰。其实他一直对于自生火铳很是感兴趣,之前在陕西、山东等地任职期间,有一直潜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自今年陛下选任贤才,让他担任工部左侍郎后,他就跟汤若望等人商议此事,从中获得了许多灵感,所以才会这般有了进度。”
听到徐光启这般确信的话,朱由校的内心也更踏实了一分。
毕懋康本就是明末着名的火器专家,在朱由校的记忆里,毕懋康就是在十年后出版的《军器图说》,其中首次介绍了燧发枪,是中国首个发明燧发枪的火器专家,其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那就好,等过段时间造好以后一定要给朕汇报。朕很想过去看看,到时候定要好好奖赏下毕懋康。”
朱由校想着就给徐光启承诺起来,毕竟这可是跨时代的武器,他必须重视。
但是他说着说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向徐光启问道:
“徐爱卿,你说工部一般对改进工艺,提出新技术的工匠有没有奖励措施?是怎么奖励的。”
徐光启闻言就疑惑皇帝为什么这么问,他也略作思考,稍微斟酌一下说了起来。
“陛下,自然是有奖励的。不过陛下上次宣布废除匠籍以后,现在工部都是会聘请工匠当值,月钱会根据技艺、匠龄等等给半两到十两银子不等。如果他们能帮助工部改进工艺,工部也会给予白银奖励,数额在数十两到数百两不等。”
朱由校听着徐光启的话直摇头,他对古代的技术也有所了解。自然知道现在的工匠为了防止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往往对自己的绝活或者技术进行隐藏留余,哪怕朝廷有奖励也不行,更别说现在的奖励少的可怜。
“徐爱卿,朕之前听过民间有句古话:要让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吃草呢。现在这些鸟铳、克虏炮等等都是国之利器,以后像这种东西会越来越多。
而这些火器的技术改进无不要靠这些工匠出力,因此朝廷对于这些人的奖励千万不要吝啬。该给钱就给钱,甚至给官身都无可厚非。朕其实也有了一个想法,爱卿到时可以参考下。”
皇帝说的话让徐光启深表赞同,他之前研制克虏炮,就是受到工部铸炮工匠的启发与帮助,利用了铁芯铜体铸造法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强度,降低了铸造的成本。
就因为这个事他也向这些铸炮师承诺过奖励,但截止现在也都是些许银钱奖励而已,其他的一律没有,这些铸炮师傅虽习以为常,但他还是略有些愧疚。
所以刚才听皇帝这么一说,他立刻好奇起来,拱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