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心里明白,如今辽东战事稳住了,朝廷用度随着加征商税、开关税、盐税改革等等已经足够用了,并没有向历史上加征税赋的理由。
如果朱由校强行推行,势必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此在辽东新置县试点是最好不过的。
那里无论从建制、还是人口、农田、港口等,都要从无到有建立,因此推广新税制的阻碍便会很小。如果说在那里推行成功,就可以在以后辽东置省之时,进一步在辽东推广了。
由此慢慢发展成制,朱由校还想要在那里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当然那也是日后的计划了,现在做还是有些早。
朱由校想到这,当即就给卢象升解释起来,并且将因粮的政策一一进行解释。
卢象升闻言也缓缓点头,他这段时间在翰林院跟军机处当值,对朝廷制度多有了解,自然知道其中的问题。
“陛下,若是在关内推行此项政策还会有阻力,但如果在辽河口的新置县推行的话,微臣还是有信心的。就怕如此做到时候会引来诸多非议啊,还要请陛下跟杨巡抚多予微臣支持。”
朱由校一听卢象升这个请求,当即颔首道:
“这个是自然,既然朕决定由你来开此先河,朕定当权利支持你。你只管放心大胆去做,只要将这三件事做好,必是为辽东助力颇深啊,更是续我大明之昌。”
有了这个保证,卢象升内心也更加坚定,只是他还有最后一个请求。
“多谢陛下,只是微臣斗胆还有一个请求。”
朱由校闻言不由好奇问道:
“伱但说无妨。”
“陛下,新置县百废待兴,如果臣一人去固然可以,但难免力支。因此臣斗胆向陛下要一个人协助,此人也是恩科进士,与臣素来相识。”
一听这个要求,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摆摆手道:
“朕还以为是啥呢,这个简单,你要谁直接向户部说,朕就批准了。不过这县令可只有一个,他去了也只能是县丞了,他愿不愿意就看你怎么劝了。”
卢象升闻言顿时大喜,连忙拱手道:
“谢陛下恩典。”
见此事已了,朱由校心情也不错,随后又问起了黄栋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