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宋应奎快要离开湟水谷地,准备回返洮阳城时,他才想到了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向。
在全军推行转业退役制,既然大家认为有的人参军有的人不参军太不公平。那就增加所有人参军的概率,用多批次轮换的办法,实现总兵额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符合条件的兵源会被应征入伍,只不过是时间线不重合而已。
退役转业制推行后,还能缓解百姓们对入了军门后一辈子就要舍生拼命的抵触心理。
“以城主府司令部的名义下发一道明令,在我云谷军治下通传。自今冬开始、云谷军推行退役转业制。凡是参军五年以上者,身份还是普通兵卒则除役归民。小队长以上军官、三年内不升职者原则上要转业到地方行政系统为官为吏,不再参与军事。
今年所有刑罚司的所有公吏,皆从退役归乡的兵卒中选招。往后各级衙门公吏,官办工厂工匠,优先从退役军卒中招录。
转业军官行政厅必须给安排与军中职级对等的政务差事,要给转入民政系统的军官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普通兵卒退役五百人左右,小队长以上军官转业人数在三到五十之间。司令厅和行政厅全力协作,保障首届退役转业工作顺利实施。
从明年开始退役转业制度将是常例,每年秋后开始实施。原则上所有效力五年以上和三年未曾升职的军官都要进行退役或转业,除非特殊情况。”
招来杨顺安,宋应奎给他阐述了即将展开的退役转业制度,让他带着参谋部的人进行细化,制定详细的执行方案。
“司令、让老于军伍的兵卒归民,这怕是会影响军中战力吧?裁汰一部分老弱是应有之意,可每年都如此大动干戈,不利于稳军。”一般情况下杨顺安对宋应奎的决定都不会提反对意见,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可这次,他觉得涉及到的事实在太过重大,不将自己的疑虑说出来,就对不起自己目前的地位了。
“退役转业之策既有裁汰老弱之意,但本意并非如此。据实而说,凡是经过战阵的兵卒,有两三年之久,就足以称之为老卒了。五年以上的老卒,确有一部分在战阵经验上会丰富一些,但大部分也会变油,顾此放归五年以上老卒对军队战力的影响并不大。
军中正经的精锐当是战过数场大战,参军三到四年之卒。年龄太大的兵卒,家庭拖累也大,很难专心于战事和军事,让其归民是两相其便。
老卒归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充实民兵战力,加强我们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军民融合,实现兵出于民归于民的目的。咱云谷、兵是百姓的子弟兵、民是军卒的衣食父母,唯有这样方能聚民心、定军心,同仇敌忾,共进共退。”
面对杨顺安的不解,宋应奎不得不耐心的再往清楚解释。退役转业制在就这个时代来说,确实有点太过特别,杨顺安他们一时理解不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司令、属下还有个担忧,老兵散于乡野,亦是不稳之因,此事还得三思。”听完宋应奎的解释,杨顺安还是眉头紧锁。将大量有军事经验和能力的人放在民间,在他看来是一件风险相当大的事。
“担心归乡兵卒成为不稳定因素,有必要,但也无需太过惧怕。只要咱们将后续的工作做好,就无大碍!我云谷军最大的依仗不在兵而在械,兵能归民、械不可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