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章 足球之夜2(2 / 2)

所以新闻上充斥着的是"当华为天才少年年薪201万刷屏时,中超球员平均工资已从800万降至300万。"体育经济学家李剑锋在《足球经济学》中写道,"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正在集体转向科技战场。"但是足球是需要聪明的大脑才有可能踢好的!

为什么国内的足球舆论环境这么差呢?如果成为国家队足球运动员,不再是孩子的梦想,反而是羞耻,人人都只想去五大联赛踢球,或者干脆看不到希望,大家认为成为职业球员不是梦想,成为一个有铁饭碗的公务员才是梦想,那么足球怎么可能搞好呢?

我之前看到过北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北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现:在"天宫发射芯片突破"特高压,沙漠改造等重大科技事件期间,国足相关负面舆情热度自动下降57%。

这"就像量子纠缠,当民族自豪感在其他维度得到满足时,民众对足球的容忍阈值会显着提升,大家除了带着酸味嘲笑一下国足,似乎也能忍受国足的失利了,甚至根据这种规律还得出了,国运和国足成反比的理论!

主持人苦笑道:你还真能找出这么多证据来证明啊?那你觉得国足很冤枉吗?

唐宝点了点头道:

很多人并不理解足球,甚至从来没自己踢过足球,他们的观点极其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比如复旦大学舆情实验室跟踪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国足比赛的网络讨论量会激增300%。"这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压力转移。

"分析报告指出,"相比其他敏感话题,调侃国足始终是安全的情绪出口,毕竟你炮制某个明星的黑料,可能会被告,你无中生有,在键盘后面骂国足,骂足协黑暗,尽管没有证据,又无限接近于真相,但他们都没有任何证据,只需要情绪转移而已!所以国足成了大家负面情绪出口,确实比较冤枉!"

当然这背后,其实还存在着国家战略这个话题!比如慕尼黑大学全球形象研究显示:德国通过"足球+制造业"的双重名片,成功塑造了"严谨又激情"的国家形象。但这种模式需要年均35亿欧元的足球投入,相当于其国防预算的6%,这个选择对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