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
一番哭诉,把记者说得一脸茫然。
之后,女子便一路跟着记者。
记者觉得女子脑子不太好,竟然说自己是大英博物馆那只玉壶。
女子追着自己好不容易才碰到的家人,纠正道:“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记者无奈,便说了句:“神经,从哪来回哪去。”
不说还好,一说,玉壶就以为记者要带她回国。
因为她认准了记者是她的家人。
有了记者的话,玉壶更是有了跟着他的底气。
第一集的最后,就是玉壶跟着记者回了家。
看完第一集,在场的所有学生都觉得相当震撼。
他们学过历史,自然对这里面藏着的细节有一定的了解。
这仅此两分四十多点的剧,个人的感触真是数不胜数。
“周六刚发布的时候就觉得很震撼,再看一遍,似乎就更理解小玉壶的话了。”
“天呐,这种短剧太有意义了吧,为什么我妈不给我看啊?”
“这部片子的艺术成分很高啊。”
“……”
有的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着剧情和台词,也有的同学对大英博物馆的行为感到气愤。
苏井听着他们犹如菜市场一般喧哗,第一次觉得即便是叽叽喳喳的声音也如此好听。
他操作着电脑,切换第二集。
苏井问道:“大家还想看第二集吗?”
“想看咱们就赶快安静下来了。”
周六关注过短剧的同学自然知道作者给了预告,就是周一播出第二集。
本以为要等到晚上有空上网才能看,没想到苏井能提前给他们放。
很快,同学们便安静了下来,等着苏井放第二集。
第一集的结尾是玉壶跟着记者回了家,第二集自然是玉壶跟着记者准备回国的物品。
因为玉壶认准了记者要带她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记者去超市选购生活用品时,玉壶跟了进去,专挑茶叶拿;快下雨时,玉壶焦急地哭着拉记者去避雨;好奇记者的相机时,便自娱自乐自拍了好多自己的照片,导致记者洗出来的照片都是她的大头照;闲来无聊时,在记者要发的单子上涂鸦了好多画……
久而久之,记者似乎习惯了玉壶在身边叽叽喳喳的闭不上嘴。
第二集的最后,是记者知道大英博物馆真的丢了一盏玉壶,她没骗人。
晚上,记者站在电话前,看着手机上的博物馆电话,一边按着座机上的数字,一边回忆着近些天于玉壶的相处及对话。
回想起玉壶说的那句“你不会的!”,记者最终还是拿起了背包和外套出现在玉壶的卧室门前,笑着对她说道:“走,回国。”
一句回国,瞬间迎来本集的高-潮。
因为,回国亦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