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后世树种单一的人工林不同,天然林枝繁叶茂、杂乱无章,以阔叶落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里几乎不会出现一整个山头被单一植被覆盖的景象,成百上千种植物在这里落地生根,各凭本事,公平竞争。
竹林例外。
严格意义上,竹林不能称之为“林”,因为竹子是草本植物,而非木本植物,竹林其实是一片高大坚硬的草丛。
竹子在这一带不算优势物种,但是只要它在某个山头站稳了脚跟,其他植物几乎不可能同它竞争,在生物多样性上差不多可以说是绿色荒漠了。
竹子之所以这么霸道,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生长最快的植物,只要水热条件适宜,一夜之间便能窜起一米多高,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竹子从不单打独斗,人玩的是“举国体制”。
一根竹子并不是独立生命体,整片竹林才是,所有竹子都是从同一个地下竹鞭网络抽发出来的,好比一棵树上抽出的不同枝桠,只不过竹林的“躯干”藏在地下无法被直接看到而已。
竹子长成以后不会再继续长高或长粗,它光合作用合成的营养基本都被传回地下的竹鞭网络,用于扩张本体,抢占生存空间,以及开春时集中供应给新竹,也就是竹笋,用于快速生长以争夺最宝贵的资源——阳光。
其它新生植物靠自己刚长出来的嫩叶一点一点积攒营养,历经十年寒窗也未必能够出人头地,拿什么跟竹笋这种“顶级富二代”竞争?
张天等人从北往南探索,已经发现好几片竹林。
竹子的用途很多,作为建材,它的优势在于取材方便,相较木头更容易开采加工,质量轻、弹性好、强度高、再生能力强,对建造技术要求不高……
天气已入秋,想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建成庇护所,竹子无疑是最理想的建筑材料。
现在的问题在于运输,他们找到的竹林全都位于深山老林中,这些山丘虽然低矮,相对高差一两百米还是有的,山上植被密布,行走已是不易,何况负重前行?
还得走水路。
竹子喜潮,竹林中不乏溪流,不过大多是浅溪,不足以承担起交通运输的职能,少数水流量充足的,流向又不对,几乎都流向山间谷地。他们来这里是为了种田,自然不可能将营地建在山谷中。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众人探索数日,终于找到一条流量充足且流向东部平原的溪水。
张天宣称:“这条溪水通往哪里,哪里便是我们的新家园!”
除了林郁,其他人都不明觉厉,只道他又得到了天空的指引。
溪流沿着缓坡朝山脚下缓缓流去。
一大群外来者在繁茂的林间穿行,两脚兽和狼群的奇怪组合吸引了所有目光,平静的山林里掀起轩然大波,鸟雀奋力鸣叫,情报随着声波远远传递出去,动物们跑的跑,藏的藏,眨眼便消失无踪。
也有胆子比较大的,比如那只松鼠,它一边往树梢头飞跑,一边发出吱吱吱的叫声,警告某只外地猕猴不要碰它藏在树根那儿的坚果。
它显然不够了解猕猴,它越不让做,呜呜越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