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语言?希伯来语?”秦辰试着阅读,却发现连一个熟悉的字母都没有,“好像比希伯来语还要古老?难道是埃兰文字?”
埃兰文明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文明。
公元前2500-3000年,埃兰文字便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南部。
考古学家至今也未能破译,但有一种较受认可的共识,即埃兰文字是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前身。
传说中,埃兰人信奉王权神授,关于文字的使用也多是对王权的歌颂,所以对后续文明的发展影响颇微。
显然,那些水便是从这些文字的凹槽中渗出的。
秦辰用手指顺着墙上的凹槽轻轻划过,槽内湿润冰冷,且有淡淡荧光闪了一下。
“这是什么?怎么还有亮光?”
接着,他去触碰其他凹槽,同样会有荧光闪烁。简而言之,就是顺着凹槽写字,写过的比划都会短暂地发光。
“这是某种输入方式?”秦辰恍然,可胡乱‘写’了一通,并未有其他反馈。
显然,可能需要寻找到书写的规律,才会起作用。就像是密码锁。
由于自己完全读不懂埃兰文字,如何破解规律呢?
秦辰陷入沉思...
奇怪的文字...
文字会渗出水...
水?
秦辰忽然意识到什么,他开始在这些文字中寻找那些独具特色的比划。
没错,虽然自己不认识这些文字,但在绝大部分古文字里,对于‘水’的表述都出奇得相像——重复的折线或者曲线——代表流动。
果不其然,秦辰很快便找到‘竖横竖’的连续比划。
他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将所有可能代表‘水’的字都书写了一遍,整面墙似乎轻微震动了几秒,但很快归于平静。
“看来找到一点方向,但还是不够精确。”秦辰喃喃自语。
很快他又注意到,那些‘竖横竖’组成的文字里,有连续重复两次的‘竖横竖’和重复三次的‘竖横竖’。
很有可能,这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含义。
重复次数多的,或许可能代表‘更多的水’——比如‘河’或者‘海’?
而重复次数少的,才是‘水’?
想着,他又从头将所有重复两次的‘竖横竖’临摹了一遍。
这一次,亮着的比划没有熄灭。秦辰后退几步观察,见所有亮着的文字,组成了一个更大的、重复两次的‘竖横竖’——
一个更大的埃兰古文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