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小太监引了一众人急匆匆地赶来。正是王府教授刘心隐、叶复、秦栯、吴达、李中这几人。
为首的刘心隐身材极为高大。一见到赵榛,领着其他几人俯身鞠躬。这些人都是王府的随从教习。赵榛穿越之后,首先拉拢的自然是身边人。这几人对赵榛言听计从,自然获得了赵榛的信任。便安排这几人帮助自己实施计划。
赵榛等他们施礼之后,没有说话。一挥手,让众人随自己进了偏殿暖阁。
刚一落座,赵榛便道:“事情紧急,我们直奔主题,诸位事情办得如何?”
刘心隐是王府教习首座。拱手道:“王爷,幸不辱使命!您手书的这些人多应承了。”
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递给赵榛。
赵榛接过册子,翻开一看。正是自己准备撤离的人员名单。
赵榛既然决定撤离汴京,便想着将城中一些有用的人员一并带走。主要是六部六监这些经办实事的官署人员。同时,为了保密起见,人员级别也不甚高。以免走漏了风声,引起慌乱与争端。一部分是位卑言轻的官吏,一部分是匠人。不过,俱是衙署中实际做事的人。
连翻了几页,看到名字后面打了个勾,显然这些人愿意离开汴京。
赵榛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汴京城有用之人不能尽落到金寇的手中。”
刘心隐又道:“其他的都还顺利。只是还有几人尚有些犹豫,没有准信。”
赵榛翻到册子最后一页。见到十几个人的名单,后面一片空白,没有标记。仔细一看,是梅执礼、陈知质、程振、安扶等人名字。这些人都是靖康事变后,颇有些气节的人。后死于金兵之手。
赵榛本有心劝他们一并撤离。见没有着落,叹道:“尽人事听天命吧。这等事,可一不可二。一旦为朝廷知晓,前功尽弃不说,只怕更会影响我们的计划。到时,想走也走不了。”
刘心隐深以为然:“王爷所言极是。不过,我们在劝导时言语极为隐晦,想来不会引起什么误会。”此时的他,对这个十几岁的小王爷早已刮目相看。纵观这一月来赵榛所作所为,令他佩服有加。丝毫不因赵榛年小而生轻慢之心。
“如此便好!既然有些事非我们人力所可为,就要想法先保护好自己。保存实力,离开汴京是头等大事”,赵榛想了想,还是把心事又强调了一遍。
众人皆以为善。
其他几个教授把收集典籍仪器的事,也禀报过来。赵榛一一询问了解清楚。
正商谈间,小太监又进屋禀报。却是宫中中使承旨而来,诏平阳郡王立即进宫,面见皇帝陛下。
赵榛一愣。旋即,心中释然。估计是前几日上奏的奏章,递到了官家案头。不过,宫中动作如此迅速,大大超出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