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榛知晓了原因。突然,心念一动,问道:“贵人?是何方贵人?”
“禀王爷,是康王殿下。”
赵榛已经猜出了一二。闻之,微微点头。
他的计划里,原本主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收拢汴京城里的部监官员、能工巧匠以及器械图纸,这是首要之事。连番谋划之后,这些人员现在已经举家陆陆续续去了襄阳。
中途,他见事有间隙,走了一步险棋,夜里刺杀郭京。此事功亏一篑。
后来有感于百姓流离失所,受苦于战争,又多出一件事。增派沈星、华义两人投书粘罕与斡离不。目下此事是何进展,他不得而知,只能听天由命。
所以,原本的第二件事,依目前看来,已是第四桩事,即他要在靖康之变前会见两人。头一人折彦质。第二人就是自己这个时代的哥哥康王赵构。
赵榛自认这两人对他下一步行动极为重要。折彦质为西军统率,目前又掌握兵权。北宋灭亡以后,折彦质成了战争失利的替罪羊。被贬黜至海南,终生不再受用。一代名将,空负文武才学,抱憾离世。赵榛根据这些历史知识,知晓折彦质的未来际遇。认为他可以为己说服,辅佐自己重新成就一番伟业。所以,此人是赵榛需要用心招揽的大材。
而康王赵构,他却另有打算。
赵构出使金军,半道而返。赵榛的消息渠道有限,无法得知他精确的行踪路线。这些天,他盘算的便是如何先找到康王。根据历史线索,他估摸着赵构在滑州附近。所以,秦桧建议他到李回的军营,他未拒绝。便是准备到滑州后,看情势再定。想不到在此不期而遇。
想到这,赵榛故作惊喜道:“九兄亦在此地?如此甚好,有些时日未与王兄相叙,想念得很!”
秦桧心中亦一阵开心。一是他与李回交好,能见到挚友,发自内心地开心。二是眼前这信王拒绝了自己一番好意,不愿留在陈桥。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算下来还是自己占了上风。人不留人天留人。他不留也得留下来。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当即乐呵呵地说道:“我与李大人很久未见了,想念得很。殿下,咱们这就出发?”
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姚信仲在前面带路。众人骑在马上,任由士兵们牵着缰绳,一路相随。
出了码头,沿途都是军兵营帐。过往士兵,见大帅的亲军引路,知道来的不是一般人物。未等吆喝,一个个自觉地避到一旁。
前一截路,路面泥泞。虽然路面上铺了碎石炭渣,但是属于临时铺盖上去的。踩踏之下,石炭底下的泥土被挤压上来。黑乎乎的路面,显得肮脏不堪。走了一会儿,转到青石砖路上,观感方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