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赵桓的老师,赵桓向来倚重,不由地问道:“耿卿为何如此说?”
耿南仲道:“陛下,如今南城虽破,但内城无虞。陛下在此时切不可弃祖宗社稷于不顾,一走了之,否则民心混乱,国家真要崩于一时。”
他的话没有毛病,若赵桓此时逃离汴京,则汴京守军的士气将立时崩溃,再无反击可能。
赵桓搓着手,不知如何回答耿南仲,只能听他再说。
“况且,此时再谈出京已然晚矣!金兵已经攻破南城,为防我军突围,必定在城外密布大军。陛下若舍弃汴京,贸然出城,无异于自投于险地,恐立时遭遇不测,尚不如城内可保一时无碍。”
他的话又有些道理。
赵桓飞快地搓着指头,更加不知如何回答。
“再者,如今金人虽然占据了南城,但和议之路并未堵绝。康王亦出使金营而去,陛下可以派出使臣继续与金国和谈。只要我方态度谦卑礼让,推心置腹与他和谈,大金国的左右元帅亦不是无理之人,定会打动他俩。一俟和议成功,则汴京无恙、大宋无恙、陛下无恙矣!”
听了耿南仲这一番分析,赵桓似乎找到了主心骨,信心恢复不少,脸色红润起来,忍不住就要出声以示认可。
“陛下,万万不可!”何栗生怕赵桓开口,天子金口玉律,说出来可就不好办了,所以急地立直了身体,大声阻止道:“目下当想方设法离开汴京再徐徐图之。此时决断,未为晚矣!陛下切不可迟疑片刻,否则酿成大错,将追悔莫及!”
耿南仲鼻子重重地“哼”一声:“若不是你与孙同知举荐的好人,宣化门怎么会被金兵夺去?事到如今,还有脸劝谏陛下离京?”
耿南仲这话好似一击重拳重重击在何栗的胸口上。
“咳、咳……”
他面色涨得通红,连咳数声,几乎要吐出血来,终是一句话也回敬不得,哑口无言。
赵桓听了耿南仲一番话,不免斜眼看了看何栗与孙傅,不过这二人乃是他一手栽培的大小相公,他们种种举动自己也有份,总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到他二人身上。
想到此,赵桓除了心中连连叹息便不再说话。
殿内大臣都等着赵桓发话,见他一直闭眼不语,有一人沉不住气,抬头奏道:“陛下若一走,臣等怎么办?金贼必不会饶过臣等,臣等只怕再也无法见到陛下天颜了!”
原来是张邦昌。
他如此一说,殿中不少大臣纷纷小声附和。
赵桓此时若要出走,只能简车轻随偷摸着走,不可能大张旗鼓带走众大臣,否则必被金军察觉。这无异于以殿上大臣为饵料投于金人之嘴,换来赵桓出逃的契机,而众大臣留下后,生死难卜,将完全操之金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