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锦衣卫把朱标的话原原本本的表述出来,朱元璋听完也就领会了,皱了皱眉,却没有说什么。
按照自己的意思,朝廷直接弄个报出来也就是了,行的话就行,不行的话就把那许良抓来顶着,怎么着也能办好了。
但是如今看朱标的意思,却是要先在陕西试点看看。
朱元璋却觉得麻烦,不过朱标的考虑他大致也猜得到,无非是担心步子太大扯到胯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报纸会产生多大影响,直接在整个大明上马的话随便出点错就是一地鸡毛。
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正是那些个儒生常谈吗,朱标这小子学多了儒学,还真有些这毛病。
这就是老朱和小朱的差别了,在老朱眼里,只要大明在自己的绝对掌控当中,那么不论做什么都能够放手去做,瞻前顾后这种东西不会出现在他的身上。
无论是宰胡惟庸,还是杀李善长,他都不带一点含糊,且不说这个两个大佬,下面大大小小的官员更是像麦子一样一茬儿接着一茬被他收割。
老朱却从来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更不管这样会不会有后遗症,干就完了!
就连国家制度这种事儿,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整出不少奇怪东西来,无论卫所,户籍还是宗藩制度,画风都有点不太对。
总得来说,泥腿子出身的老朱还是不喜欢把事情复杂化,做事倾向直接快捷,而且性格固执,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
不过小朱却是不一样的,小朱那是接受过完整的储君教育的,他眼中的大明就是一个精密复杂的庞大机器。
其中一个部件出错,都可能让这个机器出现故障,就像国君施行政策,再小的决策影响的都是千千万万的百姓。
所以明白这一点的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上上下下考虑一遍再说。
在面对报纸这个新兴事物的时候,老朱和小朱的态度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分歧。
老朱深知自家这个太子磨叽......稳重的性子,倒也不会意外和不满,反正现在还轮不到他做主,该怎么做还得听老子的!
不过这小子自作主张扔进去十万两银子就有点胡来了,他东宫也不算富裕,怎就敢这般大手大脚?
十万两别说他了,就是老子我用起来也肉疼!
朱元璋正思索着,那锦衣卫看了他一眼,然后小心翼翼的继续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