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虽然没法具体知道有多远,但一定很远就是了,这年头距离超过了一定程度,那就真的有种永别的味道了。
真要这么比的话,他们都宁愿在大明被当猪养了,至少还能在大明享清福,不至于要万里迢迢跑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开荒,然后去教化生番土着。
朱元璋摆了摆手,不再继续说下去了,这个事情他既然决定了,那就断无转圜的余地。
海外封国的建议,其实是许良在变法规划关于开海政策提出来的,老实说最开始朱元璋是无法接受的,但是经过了许良的解释,他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甚至到现在已经是完全的认可了。
许良只说了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给朱元璋算了一道数学题,按照现在的宗藩制度,根本要不了多少代,大明就会无力供养庞大的宗室群体了,那时候要么就是宗室体系自行崩溃,要么就是宗室把大明直接吃垮了。
这个结论朱元璋是不能相信的,他觉得自己定下的东西并没有这么夸张,不至于到那种地步。
但是许良的数学问题并不复杂,很快朱元璋自己也就看懂了,而数学只是一个工具本身是没法骗人的,在无可辩驳的数字面前,朱元璋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确实不太对。
当然只提出问题不给出解决办法那是不行的,于是许良给出了他的解法,也就是他说的第二个事,那就是海外封国。
他准确的找到了朱元璋的弱点,那就是他那点小农观念的局限性,好东西都要攥在朱家人手里才行,而经过他的解释,海外就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东西了。
既然大明已经全面转向工业发展,那么资源的重要性直接就凸显出来了,海外的各种能源,金属,粮食都是大明永远需求的东西,只要大明藩王海外建国了,那么这些重要的资源永远都在朱家手里。
朱元璋还真没法这种诱惑,与其让朱家的子孙以后在大明这片土地上内耗,还不如都踢出去自己去扩展生存空间。
如果大明真的成了工业国家,土地兼并问题没了,老百姓都能吃的上饭了,那自然用不着担心大明会翻车,再这么看大明内部的藩王好像确实有点碍眼,如果踢出去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至于为什么是海外分封而不是直接宰治,那也是现实因素所决定的,那么远的庞大飞地,别说现在的大明了,就算是后世的国家也未必能够实现有效治理。
一个朝廷的治理能力那也是有边际的,这种遥远且庞大的飞地要想直接治理,这治理成本太高,治理效率又太低,费劲巴拉的也很难对大明形成向心力,还不如直接分封了省事。
朱元璋想通了,那也就不犹豫了,因为他没有时间犹豫了,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得快,在自己死之前把事情安排好,不把烂摊子留给朱标,所以才有了现在把藩王叫来交代后事这一出。
他态度坚决的离开了大殿,几个藩王也明白了老父亲的意思,这个事情已然没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