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亨泰刚刚的汇报轻描淡写,但是朱标很清楚各地士子对科举改制的反应绝对不只是有所怨言这么简单,虽然考生的情绪并不能左右事态发展,但是该安抚的时候朝廷也该表示一下态度。
即便不能让所有考生都能理解认同,但是总归是有助于改制的推进,等到聪明人先改变并且博取到前程后,大家慢慢也就能够接受了。
做事嘛,哪儿有一帆风水的,都是在矛盾和冲突中一点点拉扯前进的。
随着朱标指示下去,解缙连忙从官员队伍中站出来领命,除了任亨泰叹了口气,其他官员都是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
每个皇帝根据个人的施政思想和习惯总会对朝廷部门有所偏重,朱元璋性情简单直接所以才有锦衣卫的风光无限,而朱标做事细腻温和却是让新闻司一下子起势了,这个新皇帝非常喜欢运用《大明官报》向天下传达自己的理念,如此一来掌管新闻司的解缙一下子就炙手可热起来。
这当然也是朱标发现官报这玩意儿确实好用,他可以通过这东西把自己的意志直接传达到每一个读者眼前,这在以前根本就无法想象。
例如这次科举改制的动静,换做以前的话要么他就只能置之不理,要么就是让官府去传达指示,但是各地官府究竟怎么做这就不是他能完全控制的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只需要让解缙写一篇文章,然后自己润色一下加个几句话登报出去,天下士子就知道皇帝的想法了,相当于直接接手了皇帝的规训,能想通的士子也就接受现实了,想不通的人也不敢多说什么过分的话了。
而且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是真的能够影响世人的观念和行为的,例如这篇文章登出去之后,一定有很多士子听取建议前往关中大学就读,这可是皇帝和朝廷亲自指明的方向。
官报越是受到皇帝重视,那么以后新闻司的权重也会相应的提高,解缙虽然现在官阶不算很高,但是没几个人敢小看他了。
一看如今的朝廷,朱标对于旧臣还算是照顾,并没有太多的人事调动,但是他对年轻官员的青睐这也是谁都能看出来的,解缙还算是好的,真正让他们这帮老臣惊心的是那个一言不发的工部侍郎许良,这才是当下朝廷最为耀眼的新星,建业新政大部分的政策都与这个年轻人有直接关系,皇帝对其的信重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