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枢密使的《平边策》他赵子龙也拜读过,对于里面所说的观点,他是极为认同的。
诸国争霸,最根本在于人口。
大楚虽然地域广袤,但人口相对于雄踞中原的晋国而言,还是太少了。
人丁少,就意味着能够收缴的赋税少,能够征召的劳力和兵员少,意味着国力,兵力都比不上对方。
因此,要想实现弯道超车,除了陛下一直倡导的技术革新外,将苗疆、江南的各个蛮族的人口转化为楚国的人口,也是极其重要的。
这一次陛下让他领兵平定山越之乱,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征服山越,把山越这数十万丁口纳入楚国的统治之中。
所以,只要这些山越蛮兵识相投降,还是能够保住自己性命的。
“喏!”
林冲抱拳回道。
作为禁军总教官,对于朝廷的大政方针,他也是知道一些的。
“大帅有令,投降不杀,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投降不杀,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投降不杀,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很快,战场各处,响起了接二连三的楚军喊话声。
“投降,投降!”
“我投降,莫要杀我!”
“我等投降!”
听到投降不杀,山越败卒们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扔掉手中兵器,五体投地跪在地上,生怕晚一步就被楚军给割了脑袋。
刘仁轨走到赵云身旁,笑着抱拳恭喜道:
“恭喜大帅,以一万对五万,竟能取得如此战果!”
赵云翻身下马,道:
“刘参军客气了,此战非云一人之功。非众人合力,焉能有此大胜?”
刘仁轨微微颔首。
赵云这胜不骄败不馁,谦虚有礼的性格,让他颇为欣赏。
这一位,再加上齐楚一战大放光彩的杜宇杜元凯,以及被陛下和一众重臣看好的周瑜周公瑾,大楚不缺名将矣!
“杜参军,此战伤亡几何,俘虏多少,不知是否统计出来了?”
赵云的话语,将刘仁轨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回大帅的话,此战我军府兵死伤八百人左右,丹阳精卒由于直面山越第一波冲锋,死伤三百余人,五百骑兵中轻伤十五人,重伤十二人,战死七人,其余各部伤亡加起来不到五十人。”
“至于山越一方,我军俘虏万余人,至于战死者,暂时来不及统计。”
在刘仁轨看来,赵云指挥一万楚军,对抗五万山越大军,还能战而胜之,自身损失却不足十分之一,更俘虏敌军万余人,杀死敌军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