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忽的想起什么,便对高晋笑道:“听说大潮在外面做的不错。”
“到时候你找人帮他拍条长红,让他从年头红到年尾。”
长红在清末时由广府传入港岛。
当时广府普遍施行的是坊众自治,坊就像今天的小区一样,有闸门、坊内团练和值事,同时每一坊都会有一座庙,坊众议事被称为“庙议”。
当有人需要召集坊众举行庙议以处理坊内事务时,一般会通过“传签”的方式进行。
这是普通的,在其上还有一种召集形式,就是贴出“长红”,性质于“鸡毛信”类似。
当时“长红“代表的是坊内(民众自治)的最高权威。
不过传入港岛后,这长红便渐渐成了好兆头的意思。
尤其是在江湖上混的,如果能够拍到长红,便代表其一年内都能大吉大利。
而高要这般的说法等于是在为陆大潮撑腰,他通过让高晋派人去拍长红的方式来告诉江湖人,陆大潮是高家的人。
谁敢不给陆大潮面子,就是不给高博士面子。
后果很严重!
这是高要的做事风格,帮亲不帮理。
既然帮高家做事,高某人自然要一力关照。
高宾笑嘻嘻道:“现在外面都喊大潮是九龙的水龙头,黑白两道有什么事的话,定然要第一时间先知会过他才行。”
其实某些人把陆大潮喊成是高家的水龙头,只不过高宾觉得这样讲的话实在太不懂事。
很明显,要哥是绅士,手中不沾黑的嘛。
高要微微一笑,水龙头再威,那也要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陆大潮搞的黑金规模一直在有序上涨,就跟上涨中的股市一样,让人看的是赏心悦目。
“行了。”
天色暗的很快,高要招呼高晋、高宾:“走了,送灶。”
过完农历廿三,那就是廿四啦,这一日是农历腊月廿四,亦即十二月廿四日,是“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在廿三之夜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祭灶”。
等祭灶完,便代表庆新年正式拉开了序幕。
高要是一家之主,做样子的活是肯定只能他来做的。
等他走进厨房,就见灶头上已经贴了灶神像,两旁写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
灶头也供上了酒、果、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
因为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及人之过失,为避免他言之过分,“送灶”时还得供上用饴糖所做的糖元宝等;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灶神吃了粘上牙齿,说话不清,以至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