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就是社会流行的评价。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倘若一个人的名声坏了,那就在社会上没法混了,家里人也跟着抬不起头。
前几天,《河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商丘初二学生郝婷根据自身经历写成的作文《名声》,该文获全国中学生作文邀请赛一等奖。《名声》发表后,新华社及《人民日报》跟踪报道,《河南日报》又专门组织社会各界就《名声》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社会各界纷纷呼吁:救救孩子!不要再让封建思想“压”坏孩子了。
学校团委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政治老师、医生和团干、班干参加。李勃也成为被邀请的代表,参加了在学校会议室举办的这次专题会议。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这个座谈会,是经过学校党委批准组织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围绕《名声》一文,请大家谈一谈我们中专生如何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把握方向,控制时间,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争取在120分钟内结束,不耽误大家吃午饭。”校团高官郭大卫讲了一个开场白。
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有人开口。
“这样吧,我们先请政治老师孙争鸣开始,然后就按顺时针,一个一个地来,可以长谈,也可以短说,但不能不说。孙老师,请讲吧!”郭书记怕冷场,就采取了车轮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