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值夜班的一般都是中医和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轻易不值夜班,要是中医在医院里值班,就算是发现彭母的危机未必就能抢救的过来。
李平安心里盘算着,大概也只有彭母同意做手术,自己帮她做手术后才能彻底的解决她的危及。
只是。
无论是彭母还是侯二夫妻都是不愿意做手术的。
她们可能压根就不相信李平安能做这种复杂、精密的手术。
出了事情当然也不能怪在李平安头上。
这一年。
蔬菜正式划为“郭嘉二类商品”。对居民实行凭票限量供应,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的,每人每天供应鲜菜二两,品种不限,萝卜、土豆、白菜等任择其一。但以土豆居多。另外还发放有少量的“葱票”,持票可购买到少许葱、姜、蒜等,主要由“居委会”安排,重点是照顾基层革命军烈属。有时出现凭票也无菜可买的情况,可持票买到腌菜或咸菜,腌酱菜也凭票供应。
到了冬储的时候,每家每户所能买到的蔬菜都是有数的,远远不能和与以前相提并论。
李家能买到的冬菜也就一二百斤而已,根本就不够吃。
不过。
秦淮茹的叔叔秦奋给李家送了不少大白菜、萝卜。
这倒不是秦奋中饱私囊克扣下来的蔬菜,而是秦家屯所在公社的乡亲们送的。
李平安以及六院的医生经常到公社义诊,他们很感激。
自留地里虽然收获的蔬菜并不多,但他们还是愿意分给李平安一点儿的。
李家留了一些蔬菜,给陈雪茹送过去一点儿、给小露的父母楚山和王萍也送过去一点儿。
李平安打电话给舅舅。
徐年达告诉他徐家的蔬菜也不少,他们父子两个经常到乡下公社收猪,有时候会稍微收一点儿村民自留地里种的蔬菜,积少成多,徐家的蔬菜不少。
况且。
徐家人还能到屠宰场食堂吃饭,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时候还能拿出一点儿蔬菜给食堂。
同样。
秦父、秦母也能在惠仁堂分店吃饭,他们还是厨子,也不用李平安操心。
冬天。
天冷的时候李平安到煤店买煤,除了李家,还给陈雪茹买了几吨,并且在小院儿正房屋檐下建了两个大火炉。
陈雪茹的小院儿下面也有地下室,火炉生火以后热量也能到处传播,整个小院儿的屋子都是热的。
陈雪茹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火炉生起来以后谭青青经常到她家里去,两人一个是裁缝铺的公方经理、一个是私方经理,有什么事情商量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