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升至多让人送来少量红薯种,让南阳这边种了,当做来年红薯种用于推广。
也即是说,南阳缺粮问题一时间是没法解决的,只能靠其他地方运粮接济。
好在四万难民也不算太多。
想了想,刘升便道:“除了保夏粟,还可让百姓多种些应季节瓜果蔬菜,若有多的,便能顺河运到新野、襄阳等地换取粮食。”
刘焕点头,“这是自然。”
···
次日一早。
刘升亲自送迁徙队伍出发。
除了一万两千多的失身妇女及她们的孩子外,还有七千多难民。
这两万人将先到唐县,再到泌阳,最后前往天目山脚下。
全程三百多里,以这些老弱妇孺的速度,估计要走一二十天。
所以刘升并没有跟着启程回汝宁,而是率领亲卫军以及两个团的常备军来到新野,主持新一轮的扩军事务。
南阳这边的军队,除了南阳警备团外,还有黄敢所领的一个团(隶属第四旅)。
黄敢这一团,一个营驻守镇平县城,另外四个营驻守南阳府城,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至于为什么在新野进行扩军,是因为新野更方便粮草物资及兵力的调运。
七月初四。
刘升至新野。
他先与文宥、王大路(旅军政员临时兼任新野知县)交谈了一番,了解军队、俘虏以及民政方面的最新情况。
随后便召见了吴汝义、辛思忠、刘汝魁、牛万才四人。
这四位都是刘升在汲滩大战中俘虏的李自成部将,被关了近一个月,一个个才想通,愿意归降崋部。
刘升与这四人聊了几句,便让他们前往亲卫军营地——崋部将官进修班便设在亲卫军中,随军而行,方便刘升随时随地给将官们授课。
次日上午。
近三万流寇俘虏聚集他们营地外的空地上,一个个神色兴奋,眼中带着期盼。
因为今日刘升将亲自宣布他们劳役期满,正式解除俘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