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原本以为在苏家集遇到的那两三百人是崋军精锐。
在押送的途中,他得知这两三百人有个临时称呼,叫“宣讲队”。
他们不仅轻易击溃了苏家等大户组织的八百人乡勇,之后更组织了公审、赈济等事宜,如此多能,只因队伍将士几乎都能写会读,还有部分精通算术!
在阎应元看来,这样战斗力强又纪律严明,还有不少读书人的队伍,多半是崋军将领的家丁。
可到了利港崋军大营,他竟然发现,似乎整个军营好几千人都是这种“家丁”!
他进而产生一个可怕的猜测——传闻中崋军几十万大军,莫非都是这种“家丁”?!
此时,他不禁打量面前两人。
通过押送之人的话语,他知道这两人一个是“旅座”、一个是“军政员”,似乎就是这数千精兵的主将和副将。
只是这两人看起来普普通通,毫无出奇之处。
宁文开口道:“阎典史官声不错,上任以来给江阴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对于阎典史这样的好官,我崋部是求贤若渴,不知阎典史可愿归降?”
听到这番劝降的话,阎应元有点诧异。
因为一般都是用高官厚禄劝降,虽然他只是个不入流的典史,可对方却连官职许诺都不提,着实有些奇怪了。
‘莫非是看不上我?’
心里暗自嘀咕了句,阎应元便淡淡道:“阎某是不会投降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宁文道:“阎典史言重了,即便不远归降,我崋部也不会残害俘虏。但以阎典史的身份,怕是至少要做三个月的苦役。”
“三月苦役?”阎应元再次惊讶,“三个月后你们会放了我?”
“当然。”
“不怕我又领兵与你们对抗吗?”
宁文一笑道,“三个月后,整个南直隶应该都被我们打下了,阎典史又去哪里领兵?
另外,我相信,阎典史若心怀天下百姓,便不会再与我崋部作对,甚至会为我崋部效力。”
阎应元心中暗叹崋军胸怀,口中却道:“你们太自信了。”
这时一旁的屈晓峰道:“等明日我军拿下江阴,阁下便知道我们为何如此自信。”
听此话,阎应元原本淡然的神色终于一变。
没了他,江阴县城恐怕真的难以挡住这数千堪比家丁的崋军!
次日,屈晓峰带四个营不足三千人,前往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