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枢、徐汧、何楷、李模四人在二楼一包厢内相聚,吃菜喝酒,闲聊饮茶,偶尔透过窗户观察街上走过的崋军巡逻队伍。
四人中三个是进士,徐汧赋闲在家,何楷、李模则在左近国子监分别任监丞(从八品)、典籍(从九品)。
四人年龄相近,都是四五十岁。可论名气,却是举人身份的杨廷枢最大。
一则,杨廷枢乃崇祯三年南直隶乡试解元;二则,自去年复社盟主张溥病逝,张采不理事务,杨廷枢作为曾经的复社核心之一,隐有成为新盟主之势。
为了更方便地观望城中崋军,几人都站到窗边。
年龄最大、头发已经花白的李模道:“我看今日城中崋军巡防、盘查已经松了不少,维斗(杨廷枢字)、九一(徐汧字),不如早些出城回苏州。”
徐汧不做声。
他和杨廷枢都是苏州府治长洲人(苏州城吴县、长洲皆为附郭),儿时便为好友,之所以会出现在南京,纯粹是陪着杨廷枢。
至于杨廷枢来南京,却是听闻崋军从湖广东下,将要攻打南直隶,特来南京为国效力的。
可来到南京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之事,却让杨廷枢大失所望。
他的一些建议托人送入南京兵部衙门后如泥牛入海不说,南京城防竟忽然被左良玉接管!
那段时日,左军各部将士经常在城中欺辱百姓,甚至是当街抢掠,南京刑部衙门以及府衙、县衙竟不敢制!
杨廷枢等人这才明白,大明朝廷对左良玉等将领已失去控制,彼辈大半成了军阀!
随后形势急转直下,左良玉退入南直隶后,竟仍难挡住崋军,一败再败,不到一个月,便丢了南京城!
杨廷枢几人原以为南京为贼所据,必遭大难,不知会有多少人死亡。
谁知崋军进城后,不仅迅速平定混乱,纪律严明更是远超大明官兵,与良善百姓秋毫无犯,令城中迅速恢复了秩序。
同时,崋军在剿灭乱兵、乱民时所表现的战斗力,也让几人暗暗吃惊。
心中一些想法也随之有了颠覆性变化。
此时,杨廷枢闻言道:“我还想在南京多呆些日子——崋军虽占据了南京,可左良玉等诸多大明将领毕竟逃了出去,南直隶战事说不定还有反复。”
闻言,监丞何楷冷笑道:“能有什么反复?以左良玉等人的德行,难不成还能打回南京?”
杨廷枢道:“无需他们打回南京,只要他们能撤入浙江,也许苏淞常以及浙江的嘉兴、湖州等地便要沦为战场。
我等须得弄明白局势,才好带领苏州父老做出应对。”
何楷是福建镇海人,与李模同为天启五年进士,当年在朝中以率直感言着称,特别喜欢弹劾权臣。
不过他倒也不乱喷,而是抓住别人的糟点、污点喷,先后弹劾掉两个巡抚、一个巡按,后来还参与弹劾温体仁、王应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