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壮回到家,发现爹娘都愁眉苦脸的,显然也听闻了朝廷将禁用前明铜钱的事。
这让胡大壮作出决定,明日跟王大贵一起去官府衙门前抗议。
然而吃晚饭的时候,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敲锣声,以及熟悉的宣讲声。
“是坊里的宣政员。”他爹胡有德道,“走,咱出去听听说什么。”
自大崋朝廷建立后,城里便分厢、坊、巷来治理。
如平康坊,便有坊正一名、坊副两名,纠察员、宣政员、防疫员各一名。
他们老百姓平日里最怕的是纠察员。
因为纠察员不仅负责处理小的邻里纠纷,还管卫生等事。
情况轻的就训斥几句,或罚几文钱。
若是犯的事严重,却够不上去审判局,便可能被罚去做几日的苦役。
至于大伙儿最亲近的,则是宣政员、防疫员。
宣政员不仅给大伙儿讲朝廷的各种政策、律令,闲暇时还会找人拉家常。
若哪家遇到困难了,宣政员甚至会想办法帮忙解决。
至于防疫员,有点像大夫,可水平似乎还没以前的游方郎中、赤脚大夫高。
讲的道理一套套的,大多跟放疫病有关。
比如说勤洗手、不喝生水之类的。
开始大伙儿都是紧着做,后来发现确实生病少了,对防疫员自然也就热情了。
今天朝廷将禁用前朝铜钱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大伙儿本就心里慌,这时候听见宣政员敲锣要讲些什么,自然注意得很。
胡大壮跟着胡有德出来,便瞧见宣政员跟巷正站在巷子中间最宽敞的一块空地上。
边敲锣边大声道,“咱要讲新钱的事,乡亲们都来听一听,免得被乱七八糟的谣言哄骗了!”
没多大会儿,巷子里的各家各户当家人便几乎都聚拢过来了。
大部分都是男的。
却也有几个家里没成丁的,是女人出面。或拉着孩子,或跟家里长辈一起,站在人群外围。
大伙儿都很安静地看着宣政员。
这是过去两年养出来的好习惯。
平康坊的宣政员是坊里的一个穷书生,叫许和,快三十岁了。
据说前明时连童生都没考上,以前在街上给人代写书信。
后来通过大崋官府组织的考试成为宣政员。
他这宣政员刚开始做得磕磕绊绊,这一年来倒是越发熟练和有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