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幽冥灵异录> 第142章 天官介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天官介绍(2 / 2)

艺术形式的传播

? 图画与年画:民间有多种多样的“天官赐福”图画、年画及门神画等,如天官作一品大员模样手持“天官赐福”诰命,或怀抱如意、童子等,寓意天官赐福、平安富贵等,表达人们对福气的向往.

? 戏曲表演:元明杂剧有《天官赐福》,在喜庆节日演出,地方戏也有相关剧目,搬请天官等福神出场赐福,虽形态各异,但都演绎天官赐福信仰,使其广泛传播.

文字语言的运用

“天官赐福”成为常用祈福吉祥语,出现在对联、俗语中,如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横批“百无禁忌”,还被用于祝福他人,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使其在日常交流中不断流传.

民间信仰与崇拜

人们将天官奉为福神,通过立神位、贴“天官赐福”字样等方式祈求庇佑,使其信仰普遍化,且该信仰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丰收、富足生活的期盼相契合,更易被接受传承.

以下是一些天官的故事:

李天官改圣旨

明朝崇祯年间,天官李文正见泗州遭旱灾,百姓困苦,便上奏请求免去泗州三年皇粮,却遭西宫娘娘阻挠。后来西宫娘娘要求免去其家乡四川的皇粮,李天官巧妙改动圣旨,将“四川”改为“泗州”,成功为泗州百姓免去皇粮。虽因此获罪,但他坦然面对,其勇气和担当赢得满朝文武尊敬,皇帝最终免去他的死罪。然而西宫娘娘仍怀恨在心,设计诬陷他,李天官最终吞金自尽,泗州百姓为纪念他,在城西北堆起“天官墓”,并形成在房梁上贴“天官赐福”红纸条的传统.

戚天官对弈

崇祯年间,戚天官出巡至泗州,见旱灾严重,百姓饥寒交迫,遂回京上书请求免去泗州三年皇粮,遭皇帝拒绝。后西宫娘娘欲免四川皇粮,戚天官愤而改圣旨,引发危机。皇帝命他与西宫娘娘对弈,戚天官提出不在宫中、限时、有裁判见证等条件。对弈中,首局戚天官落败,次局逆转取胜,第三局胶着时老皇离去,西宫娘娘借风吹落棋子之机诬陷戚天官调戏她。戚天官预感不妙,安排家眷离开,最终御林军包围天官府,他吞金而死,百姓为纪念他,也有了房梁贴“天官赐福”红纸条的习俗.

谢怜的传奇

仙乐国太子谢怜,年少时在神武大街救下花城。后来仙乐国破,谢怜信徒尽失,还遭受万剑穿心之苦,甚至在白无相教唆下险些成白衣祸世第二,但因一百姓关心重拾信仰。花城化为无名鬼魂替谢怜受万鬼诅咒,后成鬼王。最终谢怜与白无相(即君吾)决战,花城渡法力助谢怜,君吾战败被封印,花城因渡法力过多化蝶离去,一年后归来与谢怜永结连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