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第二百七十六章 金星凌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六章 金星凌日(2 / 2)

当然,好用也就意味着,人人都能拿来用。

总之,正因为皇权的“受命于天”,所以为了强调西周确立的“天子”之合法性,历朝历代便演化出了各种用于凸显“天子”的天人感应说。

金星凌日,就属于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且常见的天人感应现象。

嗯,金星凌日在古代也被称为太白经天。

“天有一星,名曰启明,因大而能白,故曰太白。”

通俗点来说,就是金星之所以叫太白星,就是因为金星又大又白亮,“太”就是大的意思。

朱熹的《诗经集传》中就有专门描述:“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以其后日而入,故谓之长庚。”

有关金星的最早记录,则是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木星与土合,为内乱;水则变谋而更事;火为旱;金为白衣会若水。”

另有《史记·天官书》载:“(太白)其始出东方,近日,曰明星,柔;高,远日,曰大嚣,刚。”

而“经天”是古人的专用术语,意思就是“昼见”。

李昉的《太平御览》就记载:“又《汉书·天文志》曰:太白经天。(孟康注曰:谓出东入西,出西入东也。太白阳星,出东当伏西,过午为经天,晋灼曰:星尽见午上为经天。)”

太白经天就是指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三星一线,金星挡住部分太阳表面而发生的天象,也就是金星凌日,又叫小日食。

当金星凌日出现时,从地球上看就像是有一个小黑点嵌在太阳上,并且在太阳的表面缓慢移动。

金星凌日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凌始外切、凌始内切、凌甚、凌终内切、凌终外切。

金星凌日按照周期规律,具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降交点的金星凌日,发生在6月8日前后,届时,金星由北往南经过日面(黄道);另一种是升交点的金星凌日,发生在12月10日前后,届时,金星由南往北经过日面(黄道)。

金星凌日被套用到天人感应,主要便是在于古人认为“太白(金星)”是“上公大将军之象”,主杀伐。

金星凌日,就代表臣子(金星)掠过了皇帝(太阳)。

“当其(荧惑)行,太白逮之,破军杀将。”——《史记·天官书》

“宋均云:太白宿,主军来冲拒也。”——《史记索隐》

“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史记正义》

自古以来,凡是记载了金星凌日天象的古籍,往往都会伴随国破家亡、王朝受难的相关内容。

比如《汉书》就写道:“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是为乱纪,人民流亡。昼见与日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

又曰:“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薄食,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无云而雷,枉矢夜光,荧惑袭月,孽火烧宫,野禽戏廷,都门内崩,长人见临洮,石陨于东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观孔子之言,考暴秦之异,天命信可畏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