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阴谋天下秦二世> 第七章 求贤若渴是刘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求贤若渴是刘季(2 / 2)

张良和壮仆又对视了一眼,看来这个沛公,就是刘季,至少在这一带人望很高啊。张良示意了一下,两人也一起站起身来,跟着棚内船家货主等人的身后,向河岸渡口走去。其他几个草棚内也涌出了一些休憩的船家等,都向着岸边走过去。

沛公的船队还真的靠到了岸边渡口。说是渡口,其实就是几个巨大的木制筏子用麻索穿在一起。沛公的头船先靠上渡口木筏,持兵而立的那十来个士卒跳下船,立即分散开,警惕的四周环视了一圈,接着刘邦的坐船和后续的两条船挨近渡口停下,又有三四十个士卒上岸警戒,最后刘邦和那两个披甲按剑之人才走上渡口。

刘邦登上渡口的时候,岸上草棚中的二十多船家和货主距离渡口也只有十几步的距离了,见到刘邦已登上渡口,都站住了脚一起先躬身行礼,然后直身挥手,“沛公”、“沛公”的呼唤声不绝于耳,那个陈平见到过的国字脸、高额头、大耳朵的刘季,此刻也一脸感动的连连拱手微笑。

张良主仆走在后面,见其他人站下施礼招呼,他俩也同时站住,不过没有行礼,只是面带好奇模样的看着这一景象。只见刘邦和乡亲们打过招呼后,跟身边的披甲人低语了两句,那人就指挥后两条船上的人抬下几包像粮食一样的麻包向着草棚走去。

刘邦吩咐完了身边将领后再一抬头,似乎刚刚发现了张良主仆,立即满脸笑容的向他俩走过来,到张良面前五步左右时深施一礼:“在下刘季,见过先生。”

张良这时候再不行礼也不行了:“啊,仆怎当得沛公之礼,快快免礼。”说着侧身避开,并躬身回礼,“下邳张良,见过沛公”。

写故事的人,往往都会在故事中写出一些偶然,一些巧合,来为故事制造一些特别的戏剧性。诸位看客大概也觉得这未免太巧了吧,怎么张良非要到泗水亭,到了泗水亭就偏偏遇到了刘邦,遇到刘邦乘船经过也就罢了,还偏偏刘邦就在这里停船上岸……

张良到泗水亭不能算巧合,因为古时交通本就以水路为主。如果张良不走水路走陆路,那时代没有弹簧的颠簸轺车,怎么能比乘船长途旅行舒服?而张良要去留县见景驹或者宁君,走水路必然要从泗水南下。至于在泗水亭遇到刘邦的小船队,这算是一个巧合吧。不过刘邦在泗水亭停舟登岸,则就不是巧合了,而是刘邦的刻意之举。

刘邦自从造反以来,诸事不顺,雍齿背叛是对他的最大打击,另外缺乏谋主则是他最大的不足。刘邦市井痞赖出身,后来做了泗水亭亭长才勉强把自己的身份略略拔高了一点,但他终究不是六国遗族,所以举旗造反,身边也只有过去丰沛的老兄弟跟随。兄弟当中最有文化的两个人里,曹参文武双全却被秦帝强征去了关中;萧何是个治国之人,但不是治军之人,如果刘邦得了天下萧何是最佳的宰相人选,可在刘邦眼前打天下的阶段,萧何起不到多少谋主的作用,所以刘邦对能做谋主的士子渴盼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

原本刘邦早就要带五百卒和萧何、樊哙、曹无伤去留县投奔宁君,后来景驹称王,刘邦觉得泗水一线由于秦嘉放话北伐,反而变得相对安全了,于是只带了百十个亲卫来投奔楚王驹,留下萧何领着剩下的兄弟暂时替他看守放在薛地的家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