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骑兵的路数,只要会踩高跷,那么骑在马背上就能很快的适应颠簸的节奏,能稳身体,快速的学会骑马战斗。当然,往后的骑兵们,起码战斗的机会大概很少,反而会跟鬼子的“龙骑兵”一样的,成为骑马的步兵。
也因为作战目标的不同,胡兰周也就放低了大家对于骑术的要求,只需要大家能够骑行行军就好。至于其他的,那就是训练了!
所以在选定了足够多的战士后,胡兰周就找到了赵大年,申请装备,申请弹药,申请训练场地……而快速反应连的最终编制规模,达到了182人。这182人的编制中,有两个82迫击炮的炮兵组,占据20人的规模,其中就有有卡车司机跟副驾驶。
而剩下的162人,刨去连排长跟连部直属的所必须的战士后,就按照15人的规模,编成了10个战斗班。战斗班的战士们要求欧能骑马,能骑摩托车,可以在战马跟摩托车之间随意的切换。至于他们的装备,有1个掷弹筒组,2个启拉力轻机枪战斗组,其余的是3个突击组。
突击组的组长装备突击步枪,投弹手装备半自动,突击手装备的是已经开始量产的冲锋枪,装备可谓是十分的豪华。
这里面还有掷弹筒组跟两个机枪组的副射手,他们的武器搭配就灵活得多,可以把精确射手跟狙击手灵活的放在他们中间。
而李月轩也好,赵大年也好,对于这个快速反应连的要求就是:速度要快,攻击要猛,防守要稳。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快,能在根据地周边有战斗发生后的两小时内切入战场,以强大的火力去稳定战场或者结束战斗。
想想看,假设再次发生鬼子入侵根据地的情况,而且还是突发,那么放置在前面的电话点,就能把情况传回支队部。
支队部一声令下,一个182人的队伍,骑着战马带着武器弹药,以急行军的方式前进,不到俩小时就能到达。
然后炮兵们构筑炮兵阵地,侦察兵前出侦查,在确定敌人呢的规模跟装备后,炮兵轰炸掌控局面,突击队伍完成突击接敌,接着以至少10个的掷弹筒轰炸,20挺轻机枪扫射压制,30支突击步枪,30支冲锋枪,30支半自动作为突击前进,后面还有狙击手跟机枪扫射射杀……
总之,只要鬼子的规模不超过500人,这支队伍派上去就能稳定形势,甚至还能反杀一波,取得胜利。至少,也能给主力调动赢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