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想做文宗第二!
他甚至在心里也不认可臣下所说“天子之言行,动可致休咎”,(依了他们的话,则安南之陷竟是自己不君所致,岂不荒谬?)天意从来微渺,祸福皆由前修。凡人如此,国家亦是如此。故有求而不得,有不求而得,有求彼得此,有求此得彼!祖宗的江山垂至今已二百五十载,礼法制度皆在,故旧世家皆在,不倒得便坏了。只要南牙北司诸大臣,不大坏故事,事情有他“躬亲”与否都相差不大,况且南牙要他“躬亲”也不过是欲借他压北司罢了!
拜陵还宫,懿宗开始躬亲过问安南之事,内外诸大臣的意思相同,若不图收复,则南诏必不肯止于安南,当选将发兵往讨之。将还未择定,岭南西道节度使郑愚的表状已至,言南诏北逼邕州,他是儒臣,无将略,请任武臣。杨玄翼便请用义武节度使康承训,南牙诸相都没话,也说不得话,舌头都吃蔡京割了去了,况且此人也确实可用!
康承训乃灵州人,将家子,其曾祖康植,曾手缚逆胡康待宾,平六胡州,最后做到了玄宗朝的左武卫大将军。其祖康日知,少事成德节度使李惟岳(其父李宝臣,安禄山养子,首任成德节度使),李惟岳反,康日知守赵州不从,王武俊(契丹人,王承元之祖父)返军诛李惟岳便受了康日知的棒喝,生封会稽郡王,死赠太子太师。其父康志睦为右神策军将时,曾讨平张韶染工之乱,平横海李同捷又有功,生封会稽郡王,死赠司空。康承训以门功隶神策,进累至左神武军将军。宣宗用为天德军使(今乌拉特前旗),承训罢冗费,市马益军,党项不敢窥,封会稽县男,用为义武帅,于今已四年,军府安辑,不闻恶声。
康承训到长安后,懿宗在延英殿召见了,这厮老而未衰(行年五十六岁),身体肥大而不重滞,威而不厉,颇有一股良将风采,听了问,拜下便道:“北人劲勇,南人弱脆,地气使然,臣但得三万兵,必为陛下解此忧!”懿宗忻然,遂下诏用他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增发发荆南(治江陵)、山南东道(治襄州)、江南西道(治洪州)、岳鄂(治鄂州)一万军随他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