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杨氏一族覆灭后,无论王公大臣还是世家大族都一致推举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主持朝政,因为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司马亮的资格最老,不仅宗室的宗师,还是最有权势的藩王。
汝南王司马亮作为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晋武帝的叔父,晋惠帝爷爷辈的人。资格自然不用说。
司马亮在曹魏当政时期,任散骑侍郎等闲职。在公元257年讨伐诸葛诞(淮南三叛之一)的战争中,被拜为中郎将,但因用兵不当而丢失了寿春(今属安徽),曾一度被免官。
后来晋朝建立之后,氐族人突发树机能作乱于雍州与梁州之时,曾任扶风郡王,都督两州之军事,不曾想,自己派去镇压叛乱的军队又战败,于是坐贬平西将军。
后来在晋武帝司马炎对这没有能力却身居高位的叔父实在看不起下去了,在咸宁三年(公元278年)时,没有功劳却被封为汝南王坐镇许昌。
太康十年,武帝大渐弥留之际,下诏汝南王司马亮与车骑将军杨骏共同辅政,因杨骏矫诏,司马亮惧怕灾祸加身,在大司马门外大哭几声便跑回军营。
因武帝原诏书中司马亮亦是辅政大臣,杨骏对其十分忌惮,欲要兵伐司马亮,司马亮大惧,问计于当时时任廷尉(从三品的官员,负责牢狱,诉讼类似公安部)的何勖,何勖淡淡道:“如今朝廷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
虽则这么说,司马亮还是因惧怕星夜赶回了自己老巢许昌。
后来杨骏专权,任人唯亲,此举触怒了贾南风,贾南风欲结合封地诸侯里应外合彻底消灭外戚杨氏家族,于是第一时间就联系被排挤出去的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亮以多年从政的经验委婉拒绝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
贾南风的使者见司马亮一副明哲保身的嘴脸,不禁嗤之以鼻,狠狠而去。
晋惠帝元康年间,杨骏被楚王司马玮与贾南风合力而歼灭后,司马亮以一副德高望重的姿态入洛阳。
所以对于司马亮,贾南风一直不放在心上,一个色厉内荏,毫无魄力的老鼠而已。
而卫瓘不同。
卫瓘是武帝的父亲司马昭得力干将,昔年伐蜀时,曾算计擒邓艾智斩钟会,帮助司马家遏制了内乱,稳定了政局。
卫瓘帮助司马家守护边疆,镇守幽州,离间了鲜卑拓跋部家族关系,害死拓跋涉归的长子拓跋沙漠汗,使塞外部落矛盾重重不得统一,使鲜卑、羯族等因畏惧晋朝而不敢轻易南下侵略,保障了北边的安宁。
可以说司马家的天下,卫家是有股份的。
年近七十二的卫瓘,历经三国余晖,无论沙场上兵戈铁马还是朝廷中的尔虞我诈,卫瓘早已驾轻就熟。
饮遍了权利上宦海浮沉的辛酸,尝尽了世间人情冷暖苦楚;面对这样的局势,卫瓘早已了然于胸,只要按图索骥,循循渐进,那么一路都是“元亨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