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追击的蜀军,在派出的骑兵被击败以后,再也不敢把骑兵部队成建制地派出去进行追击了,只是将他们当成斥候和哨骑来用,远远地吊在秦军部队身后,侦察他们的撤退路线,为身后的大部队指引追击方向。
倒也不是两路蜀军没有斥候,只是斥候放在任何一支部队之中,都算得上是精锐,人数并不会太多,两路秦军骑兵的战斗力都非同一般。
之前派出去的斥候被截杀了不少,不得不把骑兵放出去充当斥候,好歹也是四条腿赶路的,逃命的时候比起部分步行的斥候要方便许多。
这般做法,会让宝贵的骑兵出现更大的伤亡,可与更加精锐的斥候相比,这些在常规部队中堪称精锐的骑兵,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更何况现在的首要目的乃是追上撤离的秦军部队,不让他们摆脱,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不管是骑兵也好,还是精锐斥候也罢,都属于是可牺牲的范围之内,也是追击的蜀军需要承受的代价。
后方的蜀军追击得很紧,就跟疯了一般,根本就没有时间清扫行军痕迹,留下的脚印、马蹄印就是最好的路标。
殿后的骑兵截杀了不少的蜀军斥候、骑兵,却也无法做到滴水不漏,部队一直处于对方的监视之下,很难摆脱。
好在步兵乃是轻装上阵,行军速度不慢,后方的蜀军虽然拼了命追赶,却也始终无法追上,不过是将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一些而已。
就这样一追一逃间,四路军队就保持着一个差不多的距离行进了两天时间,离开原来的战场100多里之远。
在第三天的时候,叶白和王翦两路大军成功实现了会师,分散的两支部队合二为一,组合成了一支规模达到了万人的庞大部队。
一支万人大军,在兵力上已经不少于身后追击而来的蜀军了,若是返身杀回去,击溃任何一路追兵都没有任何问题。
双方军队虽然兵力相当,可武将的含量就差得有些远了,身后的蜀军将校,能够跨入武将门槛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不入流的武将,能够有三流武将的水准就已经算不错了。
面对叶白麾下这些二流、一流乃至绝世武将,差距实在太大,真打起来,身后的蜀军绝对不是对手。
只是会师后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返身杀回去的意思,而是继续向着东南方向逃离,只是速度略微放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