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畏知是个有智谋,且有原则的人。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被沙定洲说服时,他却趁着沙系土司追击沐天波的空档抢修楚雄城防、征调周遭士卒。
说到底,楚雄本就不是什么大城,更还将将经过战乱。
此时杨畏知若是硬顶,那势必就是兵败身死的结局,除了损失反攻的力量却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极其鸡贼的法子。
接应沐天波的两个土司,都处在与缅甸的边境一带,由于早年间的战乱,其治下城池皆偏向于军事用途,与楚雄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当沙定洲急急忙忙追过去时却在宁州、永昌两城上花费了不少时间。
待到最后他虽以不小的代价攻下了宁州,可在进攻永昌过程中却发现卡在后路上的楚雄却已枕戈待旦摆出了一副死战的架势。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哪怕沙定洲是个傻子却也能明白自己遭了算计。
随即他撇开久攻不下的永昌回师楚雄,可面对准备充分的杨畏知,土兵直到大西军入滇也没能攻下楚雄。
很明显,杨畏知的这番操作的确有祸水东引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楚雄的坚守也在现实层面上拖住了沙定洲整合云南的脚步。
不过仅此一事也只能表现出此将足智多谋,却不能体现其气节。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西军抵近滇西,杨畏知曾率兵御于禄丰启明桥,怎奈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激战之后明军终还是不敌兵败。
而当杨畏知投水求死之后却又意外被大西军所获,也正于处,作为大西军的临时首领,孙可望提出“联明抗清“,并答应杨畏知提出的三事:一不得仍用伪西年号,二不得杀人,三不得焚庐舍,淫妇女。
至此最后的抗清力量完成联合,大大拖延清廷席卷华夏的脚步。
只是这等联合对孙可望而言终不过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待其稳下根基,理清云南内里诸事之后,他却在外敌仍存的情况下对杨畏知这些忠于大明的武将展开清洗。
最终,在数次冲突之后“畏知大愤,除头上冠击可望,遂被杀”,明廷也彻底失去了云南这个后方。
实际上单就当时的局面而言,大明各方若能把握机会仍有与清军一争天下的能力。
只可惜那时的反清势力虽都举着大明这杆旗,但内里却是自成体系。
漫说似大西、大顺两军余部,便是郑家与明廷内部的武装力量也都各自行事毫无配合。
此等情形之下,虽有李定国这等猛人纯凭个人能力打出了两阙名王的局面,但终还是敌不过内里的倾轧,成了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