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大规模调动的消息已不再是什么隐秘,不论是长江以南的大明百姓,还是长江以北的清军诸将都晓得大战已然迫在眉睫。
按着朱慈烺原本所想,两淮这地方水网密布,只要突破了清军的外围坞堡群,明军便能在两淮复刻赣州一战,届时驻扎于此的清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北伐的压力自也得轻上不少。
起初,有心议和的清军并没有按着朱慈烺的预料行事。
北京虽让两淮驻军在沿江水道大兴土木,但对于兵力的使用却谨慎到了极点,数月时间之内竟不曾派出一个援兵。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慈烺倒也做的干脆。
在觉察到清廷不愿将手中筹码投到这死地之后,他索性将那王正志赶回了江北,北京也就陷入了两难之中。
打,很可能会在投入海量资源后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不打,平白放弃了如此丰饶富裕之地,做出决定的人势必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初多尔衮一家独大,为了脱离战略困境而做出一些战术上的退让也不是什么难事,可现在..........
北京
紫禁城.武英殿
此殿位于熙和门以西,早前多尔衮先行抵京,便以此处作为理事之所。
那时此殿之外常有各旗主事、六部堂官来来往往,细论起来倒也算是这庞大帝国的权力中心。
后面的事情皆都清楚,自不需多说。
南下诸军陆续折戟,多尔衮因此失了摄政王之位,朝中格局便有了些三分天下的意思。
按着常理来说,到了这般地步,他多少也得收敛一点,哪怕两白旗的实力仍然对清廷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似那些徒有其表的待遇也当尽数褪去。
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了诸方预料,自掌权开始便可用英明神武来形容的多尔衮却每日坚持来这武英殿中处理公务,丝毫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对于这样的局面,八旗贵人们真是说什么的都有,若不是老代善在关键时刻发了句话,也不知道这等醪糟事情能发酵到什么地步。
再往后,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的规程便又定了下来,来往于此的朝臣却寥寥无几。
可今日也不知出了什么事端,老代善和济尔哈朗却联袂到来,直叫侍候于此的内监们紧张不已。
“三喜哥,听说南面又要动兵了。”
“嗯,是有这么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