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刘备将要作答之时,刘晔突然抢过话去:“先生来回六七日,实在是太辛苦了,我这里有个好办法,能省去许多脚力。”
“这位是”
伊籍一来就注意到刘晔,此人与刘备同样是富贵之相,但是年龄却小了不少,于是先入为主猜测他是刘备子侄。
刘晔突然‘失礼’抢话,伊籍自然要找刘备问清楚。
“哈哈哈”刘备笑着向伊籍介绍:“都怪我没有及时引荐,此乃江淮名士刘子扬,也是汉室宗亲。”
伊籍听得吃惊,慌忙向刘晔行礼:“失敬,失敬。”
“先生有礼。”
刘晔拱手回礼,继续刚才的话题,建议道:“机伯往来传信,若刘荆州有话忘了交待,您岂不还要奔忙?还是让使君和刘荆州面议最好。”
“面议?如何面议?”伊籍一脸纳闷。
刘晔捋须补充:“先生刚才说得有道理,几万百姓不能都去襄阳,干脆让他们在原地等候,然后使君同先生一起去刘荆州,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伊籍吃惊地看向刘备确认,心说皇叔真有这样的胆色?此行就不怕有去无回?
刘备对刘晔深信不疑,抓住伊籍的手郑重说道:“子扬所言甚善,我也不忍先生奔劳.”
伊籍被抓得不知所措,他感受到刘备的热情,也欣赏对方的过人胆色,但没办法替刘表做主。
经过一番思索,伊籍正色回答:“此去襄阳两百多里路,皇叔此去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几万军民恐离不开您的约束,还是让我先行回去襄阳请示,几日之内便可回返。”
刘备本想接话回答,但考虑到刘晔或有说法,便是示意对方来回。
刘晔微微颔首致意,随即接过伊籍的话茬,言曰:“机伯言之有理,若刘荆州留使君做客太久,几万军民的口粮可就断了,我还有一个两全其美之法,可以节约路上的时间。”
伊籍挥手示意:“子扬先生请讲。”
刘晔弯腰在附近找来一个枯枝,手持枯枝在泥土上画圈画线,一边画一边解释:“湖阳、襄阳之间有两百里,只让一方行走过分拖沓,双方一起行动就来得迅捷;
使君将主力留在湖阳等待,自己领一队护卫继续向前,机伯先生则回城请出刘荆州,到时双方在中间找个地点碰头,如何?”
“这个提议不错,但我也要回去请示。”
伊籍点头肯定,便着急向刘备请辞:“事不宜迟,我要连夜返回襄阳禀报,皇叔在此好好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再出发即可,但务必安顿好这些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