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社会万象> 第12章 雷达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雷达篇(2 / 2)

二战期间的发展(1939-1945年)1.1939年,布特(Henry Boot)与兰特尔(John T. Randall)发明电子管,又称共振穴磁控管(resonant-cavity magnetron)。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预警雷达。

1944年,马可尼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并生产「布袋式」(Bagful)系统,以及「地毡式」(Carpet)雷达干扰系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全凭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盟军得以打败德国。

战后发展(1945年后)1.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跟踪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地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与此同时,数字雷达技术在美国出现。

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1.20世纪9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雷达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技术不断加强和增强,包括信号处理、目标识别、跟踪、导航和导引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民用领域如航空、气象、海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