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咋又想把大溪给拦掉了?不是说了嘛,上游的有一段的堤坝地势低嘛!把大溪拦了,上游的地会被淹掉的,那边可是至少有两三里地的河岸要远低于你那园区......”
说着说着,黄天铎的声音小了,因为他发现,跟修水渠和架水管相比,加高河堤、建水坝的工程量要远远小于前两种方案,施工难度也更低。
而且最关键的是,不仅不用他们出钱,获利的,也是他们附近的几个村子。
“好!就按你说的,把大溪拦了,修水坝!说吧,水位你要拦多高?”
“我刚刚估算了一下,落差需要3米的样子。大坝就修在几个小支流的交汇处下面,包括咱们水电站放下来去的水也要拦住,尽量做到循环用水。
我先把大溪的水抽上来,可以用我后山的围墙顶当水渠,引到水库下面之后,再用水泵抽到水库里!”
黄天铎听了朱则的话,摆了摆手,说道:“你说的这个怎么抽水的这事儿,我听不懂。
反正你出钱,我叫人,先把上游的那段堤坝加高了再说。至于拦水坝,你看着来吧。这事儿,你比我懂。”
见黄天铎同意,朱则心想:兜兜转转,还是要拦坝蓄水,当初直接答应不是挺好的。
几人回到园区,黄天铎去组织人手,当天就开始准备修堤坝的东西。
村里年纪大的老人虽然已经抬不动木料,抡不动大锤。但是编竹笼这种事情,还是手拿把掐的。
因此,等到第二天中午,新的木料运到的时候,已经有数量可观的竹笼编好送到工地上了。
在老师傅的指挥下,年轻人先将木料的一头削尖,然后用火烧,使整根木料的表面碳化。
然后再抡起大锤,像钉子一样,一点点的往下砸。
接着往竹笼一排排放在堤坝上,里面装石头,再填土,再放竹笼石头,再填土,夯实。
如此循环,将大溪两侧的堤坝逐渐抬高。
这个工程实际上并不小,若在后世用水泥石头砌墙,项目投资少说也得上千万。不过款项到位的话,施工速度倒是会快到离谱!
但现在是民国,全国水泥产量仅仅220万吨而已!因此朱则也不可能把宝贵的水泥用在一条溪流堤坝上。
因此,用老祖宗传下来的老办法是最划算的。
竹笼和石头的作用,是减少水流对堤坝的侵袭,夯土则是避免漏水。
附近的村民全都知道这是他们占便宜的好事,因此在黄天铎的动员下,男女老少能干活的都去干活了。
干不了打桩夯土重活的老人和孩子,也纷纷到附近山上挖土的挖土,捡石头的捡石头。反正大老板朱则都会按送到堤坝上的物料数量给结算工钱。
在上游修堤的同时,朱则也在下游采用拦一半修一半的方法,拦水建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