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直摇头:“这孩子,两头骗啊。学校以为他在家里,家里以为他在学校。”
老师家访之后,爷爷奶奶等孙子晚上回来,进门就是一顿暴打:“叫你上学,你却不在学校。”爷爷拿起棍棒,劈头盖脸地打向易连贵。
老爷子成天到晚忙着,没想到孙子还惹他烦心,哪有不生气的,只有暴打一顿,才解心头之恨。
易连贵还小,也就十多岁,哪里敢还手。
被挨打的易连贵,半大不大的,说有头脑吧,却不求上进,好好学习。
说他无头脑吧,他还知道是自己错了。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不回家了。
小孩子一赌气,下定决心不回来了。反正没有爸爸妈妈疼我,爷爷奶奶也打我,不如就在外面。
易连贵已经有逃学的先例,白天不着家,他在外面学会自己怎么填饱肚子。
在乡村,唯一可以填饱肚子的,就是在别人家里的厨房里找吃的。易连贵实在饿的不行,就会偷偷摸摸地,看见哪个家里没人,就进哪个的家。他只寻吃的东西,其它一概不拿。
这有一天,他无聊地走在沿河边,沿河边上,青草茵茵,有住在河堤边的住户,散养喂的家禽,自由自在的在河堤上吃草捉虫。
易连贵独自玩耍,一会儿拿起石子,就砸向吃草的鸡群,几只母鸡,被吓得“咯咯”直叫,乱跑一 通。一会儿又躺在草坡上。
这时候,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一看他们几个就是一伙的。
只见有一个男娃,变戏法的拿出一个钓鱼竿,一群男娃就围在鱼竿的线勾处,从身上掏出花生米,在鱼钩处把那花生米弄上去。
然后,由一个人拿着弄有花生米的鱼钩,朝着有鸡群地方走去,拿有鱼钩的男孩子,不停的用那鱼钩抖动,不一会,几只母鸡就被鱼钩上的花生米所吸引。
旁边的男孩子,不失时机地又向周围撒了一把花生米。
一群家鸡都围拢过来,争抢这美味的花生米。
几个男孩子一起,悄悄地奔向正在专心致志地吃花生米的母鸡。说时迟那时快,几个男娃就扑向鸡群里。有一个手脚麻利的男娃。一下子就捉到了一只黑母鸡。
鸡群被男娃儿们的举动,都吓得四处逃避,乱飞一圈,一下子鸡群都散开了。
一群男孩子已经成功地捉到了一只黑母鸡,兴奋地围在一起,然后就往大堤顶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