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昭昭大秦系列之郑国渠> 第十九章 拜师郑国指明路,龙蛇至此分真伪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拜师郑国指明路,龙蛇至此分真伪 上(1 / 2)

说到自己所擅长的部分,郑国自信地站起来,指向远处的工地:“如果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那么,对于水工来说,治国如同开渠,想当年大禹治水,大禹之父鲧有息土,却无法治水,大禹一定做过考察,也思虑了很久,也有可能做了一些实践,最后才明白堵不如疏,才会领导天下人将这大河治理好,而老臣,却认为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引这渠就是外臣多年来治水的心得,在堵不如疏之上,疏不如引。外臣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建成一条什么样的渠,而设计的时候就勘察了泾水以东和洛水以西,多少旱地、多少盐碱地、根据山川河洛的地形,分析了渠应该如何走走向,现在这三百余里每一寸土地已经在外臣心中,每一段需要多少人,每一段需要下沉多少,挖多久,这坝建多高,这心里要有谱,哪些石匠活,哪些人适合木工活,这都需要清清楚楚,特别是最难的部分在哪里,还有为了防止这里的水患,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最重要是未来开瓠口要注意什么,都要早做准备,这些皆在我心中的,至于外面运输,自然有沟渠丞来负责……”

郑国侃侃而谈,越越说越兴奋,越说越多,像是止不住一样。

许久之后……

“先生大才!”秦王政恍然大悟,站起来朝郑国一礼:“寡人受教了,寡人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可为寡人之师,太傅之职!”

秦王政恭敬的朝郑国,正欲跪下,口中念叨:“郑师在上!”

郑国哪敢让秦王政跪下跟自己行礼?连忙扶起秦王政:“大王,折煞老臣了,老臣只是说了一番话而已!”

“常言道:一言也为师,何况指点寡人多矣!”

郑国一愣,有点不明白的问道:“老臣哪有指点大王?”

郑国感觉这秦王赖上自己了,一脸无奈。

“郑师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这是其一,防幽幽众民之口甚于防川,治理国家首先要想好自己想把国家变成什么样子,才能考虑下一步,有了目标后,要考察,就有如郑师勘察泾水以东,洛水以西区域,心里对天下各个国家的情况要了如指掌,才能知道未来国家该如何,其次就是要利用公卿的能力,分段去实现,提拔人才,使用好人才,将人才安排在他们最适合的位置,人尽其才,对所有隐患做好万全准备,包括对外交流都要用专门的人……”

郑国对于秦王以“郑师”开头瞠目结舌。

秦王政滔滔不绝的说,郑国目瞪口呆,自己只是将自己懂得治水说了一遍,这秦王政居然想出这么多治国理念,这等天赋自己生平仅见,如同老子道德经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天下大道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领域,想明白了,都是差不多,可以触类旁通,难怪秦王说自己指点他。

郑国根本没听到秦王政后面说的是什么,但是这弟子能收么?收了,别说韩王不容,秦庭也难以容纳。

“郑师……”

郑国愣住思考的时候,秦王政已经说完,朝郑国喊了一下。

“大王,这万万不可,这是将老臣置于火上烤……”

秦王政倒是明白,见郑国以此为推托,微微笑道:“好,只有我们两人的时候,你就是寡人的郑师,外人面前,如同之前,如何?”

郑国一阵无奈,知道这是秦王最后的退让,今日收下这弟子,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祸!但是,秦王这样礼遇自己,他日,自己何忍心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大王是君王,学习各种治国之道,取百家之长,百家之道之所以长期存在,自然有他存在道理与价值,秦国从商君以来,一直以法制为主,百年多来,秦国从落后变成强大,万民富庶,所以大王应该主要学习法家之学,辅以儒、道、墨、兵等治国之策精华,方为大道。”

“谢恩师指点!”

“大王,今日天色已晚……”

“好,今日到此,谢谢郑师指点!”

大正宫,秦王政看着天下地图思虑着……

“蒙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