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像竹鸡这种小型的禽鸟根本不长多少脂肪,无奈我现在手头物资有些紧缺。
我来的时候也带了一罐獾子油,但一般情况下,我是舍不得用来吃的,它对清理外伤和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不错的效果。
这在野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比食物还要珍贵一些。
熬油之前,我还要处理一下那已经剥了砍成大段的竹笋。
我烧了一锅水把那些竹笋焯水过后,它们立即就变得软了,不再有苦味反而是散发着一阵竹子的清香。
接下来就是熬油。
两只竹鸡的鸡油还不到一分钟便已经被大火榨干,只留下几坨爆米花一样的油渣和橙黄清澈的鸡油散发着独特的香味。
反正只有三只鸟而已,沾一点油方便翻炒就好了,吃那么多油干啥,人家减肥节油都还来不及呢。
这种野味如果是一般人来做,他们爆炒前一定会把它砍成小块。
但是这种做法恰恰是错误的,这样做只能把它的香味激发出来,却是没法把它全部的精华体现出来。
而且烹饪这种小型的禽类野味还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火过大的话肉会很快变老变焦,过小则是不能把鸡肉炒香,吃起来味道寡淡大打折扣。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才对,两只竹鸡和斑鸠的体型都相当。这时我直接把一只竹鸡,由头至脖子根部先一刀卸掉。
接着就是把竹鸡胸脯左右两边沿着肋骨斩断,分成两份。
这里要注意一定不能用横刀来斩,不然会破坏掉鸡胸肉的完整性,这很重要。
接着就是沿着胯骨把竹鸡的左右大腿部分斩下来,剩下的就只有那根脊骨和一对鸡翅了。
鸡翅先先卸下来放在一边备用,把剩下的一只竹鸡和那只斑鸠也用一样的步骤处理分解掉。
现在需要把这些分解的肉分类一下,放成几堆来备用。
脖子和脊骨这类为一类,大块的鸡胸肉为一类,带骨大腿为一类,最后鸡翅单独为一类。
首先是下脖子和脊骨这一类先下锅翻炒,因为要用它们吊汤的缘故,所以得爆炒久一点才行。
接着就是下大块的鸡胸肉,这些肉块比较厚是最难熟的一类,排在第二倒入锅中翻炒至发白就行。
其次就是带骨的大腿,这些肉比鸡胸肉要容易熟一些,第三次放入刚刚好。
炒一会以后就放入剩下的鸡翅进去一起翻炒。
鸡翅是所有零件里面最容易炒焦炒老的,所以这些得最后转了中火才放入进去。
继续翻炒一阵后,所有不同时间下过的肉都各自得到了热油的充分爆香,而又不至于把一部分肉炒老。
此刻除了吊汤的脖子和脊椎部分炒的比较干焦以外,其余这些肉已经是均色的外表焦黄,里面的肉用锅铲按压还有一种弹性,呈现出一种外焦里嫩的效果。
把这些鸡肉炒好以后,我把它们用碗装起来放在一边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