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338章 一家木器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8章 一家木器店(2 / 2)

“这还得看运气。”

曹子建闻言,开口道:“那一起去看看吧,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

“走。”

随即,曹子建便是同张好好离开古雅斋。

同木仿,位于京城的鲁班馆胡同。

这胡同名字的由来,跟这里一座“面阔三间,三启山门”的鲁班馆有关。

鲁班,姓公输,名般,“般”和“班”同音,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由于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

所以鲁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做为华国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他也被土木工匠们尊称为祖师爷。

南北名师巧匠一到年节或祭日,都会到来这里敬香祭拜。

随着清朝的衰败,木匠师傅们为寻求庇护,在周围扎堆营生。

于是,鲁班馆胡同应运而生。

曹子建和张好好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终于是来到了鲁班馆胡同。

这是一条近于南北向的胡同,全长也就五百多米的样子。

以北主要为四合院型式的居民住户,以南则是有门脸的店面。

“子建,就这家店。”

在街上走了一会,张好好将脚步停下,指了指边上的一间店面,开口道。

曹子建闻言,举目望去。

这家店看着并不大,比之自己的古雅斋还要小上那么一些。

这让曹子建都有些怀疑,这里面到底能不能放下十件家具?

带着怀疑,曹子建和张好好进入了店内。

首先映入曹子建眼帘的并不是家具,而是被摆在高台上一尊红袍加身,慈眉善目,黑髯飘飘的鲁班像。

在鲁班像的前面,有着一个香炉。

三炷香正插在香炉之内,升起道道渺渺轻烟。

曹子建收回目光,看起了店内的情况。

果然如他所料,店内的家具并不多。

两张黄花梨圈椅,一张八仙桌,条案等七件家具。

只一眼,曹子建就认出,这些并非明清两代留存下来的,而是当下新作的。

此时,一个看着年纪不是很大,但身体十分健硕的青年正在拆卸一张已经损毁严重的红木椅子。

看着对方使出吃奶劲都没拆下的样子,曹子建敢肯定,这绝对是这木器店新来的学徒。

“这也太结实了吧?完全拆不开。”被整的满头大汗的青年自语了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