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部采用圆形方孔的铜钱样式,下半部分则类似刀形。
这就使得其整体看上去跟一把钥匙一样。
因为它的刀手位置用黄金错了一刀二字,故又称金错刀。
错,金涂也,从金声。
这种错金工艺,在汉代时期最为盛行。
就是将金涂在青铜器或者木器或其他器物的凹槽处。
它的这个设计感,以及黄金入铜钱的一个创举,在华国古代的钱币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精绝的一幕。
因此,在古泉界,这种钱币又被称之为钱绝。
它是由王莽篡汉后更注的货币。
要说,王莽所有铸造的钱币中,价值排第一的货币,非‘国宝金匮直万’莫属。
《古钱大典》中称此钱乃绝品,可易黄金千两。
但如果论排第二价值的,那就是短发女子佩戴的这枚一刀平五千了。
因为其存世量稀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缘故,在现实世界,卖上百八十万的完全不是问题。
王莽何许人也?
一直被人认为是可能穿越回去的现代人。
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很多都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比如游标卡尺,铜齿轮等。
不过同这些相比,王莽币制改革中的特殊存在——“一刀平五千”却很容易被忽视。
这其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则更像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先驱者。
众所周知,自秦朝统一货币使用“半两”铜钱开始,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制,就成为了华国古代钱币形制的主流形态。
但是“一刀平五千”却很好玩,偏偏要在方孔圆钱的造型之下,又多铸了一柄刀身。
这跟王莽“托古改制”的逆流密切相关。
作为整个新莽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一环,币制改革自然有着强烈的复古倾向。
在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以国家为别分为多种形态,其中以刀币、布币和圆钱三者为众。
到了战国时期,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布币主要行用于三晋两周之地,而各国几乎后来都发展出了圆形钱。
所以,王莽的“一刀平五千”,更像是对战国刀币与圆钱的一次巧妙结合。
顾名思义,平五千即价值五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