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老张和几位工艺专家对照图纸,仔细研究现有设备的加工能力,对一些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提出了诸多疑问和建议。陈超则穿梭其中,与大家共同探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经过数周的紧张筹备,终于迎来了首次试验。他们按照图纸制作出关键部件原型,运到试验场地。试验前,陈超再次给团队鼓劲:“大家别紧张,这是咱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把每个测试环节都做到位,相信咱们的设计!”
当第一个原型部件安装就位,测试仪器启动,现场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负责结构强度测试的小王紧盯着压力仪表,大声喊道:“加载到设计载荷了,目前部件没出现明显变形,数据正常!”
可没过多久,在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环节,问题出现了。监测屏幕上的数据波动异常,负责该测试的小赵皱起眉头:“陈工,气流通过这个翼型部位时,出现了紊流,阻力比预期大很多,可能影响导弹飞行稳定性。”
陈超眉头紧锁,迅速组织大家围拢过来分析问题。“大家别紧张,咱们一起看看是设计问题还是制造工艺导致的。先检查一下翼型的加工精度,再对比设计模型重新核算气流参数。”
经过一番深入排查,原来是加工过程中翼型的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导致气流分离。找到根源,陈超立刻安排改进:“马上调整加工工艺,对翼型表面进行精细打磨处理,重新制作原型再次测试,咱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攻克这些难题!”
首次试验暴露出的问题让陈超和团队成员们更加谨慎细致。他们迅速调整方案,对翼型表面进行精细打磨后重新制作原型。在等待新原型完成的间隙,陈超没有丝毫放松,他拉着小李和老张,再次深入研究图纸与数据。
“小李,你再仔细核对一遍新材料的数据,看看还有没有能优化的地方,哪怕一点细微提升,对导弹性能都可能有大帮助。” 陈超目光坚定地说道。小李重重地点头,转身又扎进资料室。
老张这边,陈超和他一起拿着图纸比对现有生产线,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加工流程,提高生产精度。“老张,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个部件的加工公差再缩小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契合设计要求。” 陈超皱着眉头,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
新原型制作完成,再次迎来试验。这次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陈超站在测试仪器旁,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数据变化。幸运的是,结构强度测试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都顺利通过,数据表现良好。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可陈超知道,这只是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