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旧五代史品读> 第1章 张文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张文蔚(1 / 2)

张文蔚,字右华,乃河间人士,其家族在唐王朝中颇具声望。其父张裼,于唐僖宗朝间,屡居要职,为朝廷重臣,家风严谨,学识渊博,对张文蔚的成长影响深远。张文蔚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与品德,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以文学见长,同时注重品行修养,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广结良缘,赢得了“佳士”之美誉。在唐朝乾符初年,即公元874年左右,张文蔚凭借扎实的学识与出众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举考中进士,踏上了仕途之路。

彼时,丞相裴坦兼任盐铁判官,对张文蔚颇为赏识,遂将其任命为巡官,作为其仕途的起点。张文蔚不负所望,勤勉尽职,不久便以畿尉的身份在馆内任职,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能力与政治素养。然而,命运多舛,正当他仕途顺畅之时,却遭遇了父亲张裼的离世,这对于张文蔚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按照古代礼制,为父亲守孝,期间以孝顺着称,其哀毁骨立,感人至深,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儒家孝道的传承。

中和年间(公元881年),唐僖宗因战乱避难于蜀地,国家财政紧张,军费开支庞大。为应对这一危机,朝廷决定将盐铁事务移至扬州管理,并任命李都为负责人。李都深知张文蔚的才能与忠诚,于是奏请朝廷,将张文蔚调任为转运巡官,协助处理这一重要事务。张文蔚在扬州期间,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待唐僖宗重返长安后,张文蔚的仕途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他先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左补阙侍御史、起居舍人、司勋吏部员外郎等职,每一步都稳健前行,展现出了卓越的行政能力与政治智慧。随后,他又被拜为司勋郎中、知制诰,负责起草朝廷的诏令与法令,其文采飞扬,言辞恳切,深受皇帝与朝臣的赞誉。任期届满后,他更是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重要职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重要顾问。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在张文蔚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又遭遇了母亲离世的悲痛。他再次按照礼制,退居东畿为母守孝,哀伤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超过了礼制所规定的程度,足见其对母爱的深沉与怀念。服丧期满,张文蔚重返政坛,再次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不久便被召入翰林,担任承旨学士,成为了皇帝最信赖的智囊之一。

正值昭宗刚回京城,国家法度因战乱而衰败,急需整顿。张文蔚以其深厚的法学功底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所发布的诏令皆能切中时弊,既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又兼顾了人情世故,因此深受人们的称赞。他的才华与智慧,为唐朝的法治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来,张文蔚的仕途再进一步,转任户部侍郎,仍兼任原职,不久又出任礼部侍郎,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臣。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夏,他被拜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并兼任判户部,达到了仕途的巅峰。然而,此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政腐败,权臣当道,尤其是柳璨身为宰相,却擅权暴虐,陷害贤能,导致裴枢等五位宰相及三省以下三十余人含冤而死,朝野震动,士大夫们人人自危,只敢以目示意,不敢私下议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