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哥儿听到孙山大言不惭,嘿嘿笑,怒骂道:“山子,说大话可长不高,你将来长得矮,就因为爱说谎。”
何姑爷白了一眼儿子,小孩子乱说话很正常,真诚地说:“山子好样的,一定要好好学。”
孙大姑看到他们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笑着问:“大弟,山子是明年送去学堂吧,送到哪里去?”
孙家村没有读书人,最高学历的村长也只不过读了几年书,认识几个字,好管理整个村。
孙伯民三兄弟正在拔毛,回应道:“送到郑家村,郑童生的学堂。”
十里八乡,就出了一个郑童生,还是四五十岁的老童生。需要上学识字的,通常都送过去。
孙家的5个男丁全都在那上学。
孙二叔说到:“大姐,定明明年就不去上学了,郑童生说他已经认全字了,以后出来干活够用了。”
孙定明是二房的大儿子,也是孙家最大的孙子,明年14岁了,算小大人了。
在院子里帮忙劈柴的孙定明听到大人的议论,脸蛋红红的,不知所措。
8岁入学,已经学了好几年了,忽然不用去学堂,怅然若失。
孙大姑问孙二叔:“定明不上学了,打算干什么?”
孙二叔支支吾吾地说:“我也不知道,看看县城有没有招工,没有,只能在家跟我下地。”
农村娃找份工太难了,一般都是熟人带熟人,孙家县城又没有亲戚,有个郊区的孙小姑,可周家也难顾,更不要说顾上孙家人了。
孙大姑看了一眼何姑爷。
何姑爷明白,温和地说:“二弟,不如这样,家里的店铺要个帮手,让定明到我们这里来,就不知道你舍不舍得?”
毕竟山长水远,一年,两年回一次,定明到广州府,肯定不能常回家了。
正在拔鸡毛的孙二叔愣了愣,不敢置信地问:“大姐夫,你是说叫定明去府城?”
何姑爷点了点头。
孙大姑接着说:“定明年纪不小,留在家里,不如跟我去府城做事,不说别的,长长见识也好。”
留在孙家村只会做一辈子农民。
要是有本事,在府城干些小买卖也不错,没这份能耐,去见识见识也好,赚几个钱回来也好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