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运在被几道前菜折腾的品尝了酸苦辣,唯独没有甜的时候,做菜的厨子也在忙着,毕竟,按照李乐自己的话说,他,还是个研究的学生。
“我们知道,在再分配体制下,国家政策,经过单位制度的叠加,在这一地区塑造了一个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主导的社会生态,而把市场化这一变量纳入这套固定的公式中来,会演变成什么呢?”
回到茶啊冲的又一次课题组会上,李乐一本正经的就自己这些天“假公济私”过程中调研和归纳出来的成果,坐着讲述,连祺捂着半边脸,心说这秃子怎么这么能扯淡,可又扯得挺有道理,要不然,惠、吕两位老师,怎么听的那么仔细,还时不时问上几句。
琢磨琢磨,连祺在本子的角上,写下,“水,忒不要face”几个字,再一抬头,又听到。
“我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市场经济起步的头十年,大多数国企并不是一下子就受到新兴个体、私营民营经济体的威胁,反而因为掌握垄断相关资源,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一方面认为这样的大企业不能轻易破产,否则挑战合法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还需要大企业承担一些国家的生产任务和计划,不能轻易放开原材料供给和产品流通渠道。”
“在调整初期,国企就业人数非但没有缩减,反而因其优势吸引了更多的适龄经济人口,前十年,就业人口达到顶峰,以辽省为例,其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在1992年达到顶峰,为1021万人,在这一年,辽省总人口为4000万。”
惠庆一抬手,指了指李乐,“有数据支撑?”
“有,辽省的统计年鉴。”
“继续。”
“哦。第二阶段,我成为过渡期,市场化持续推进,市场的发展和国家对于国企的态度转变,逐渐挤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资源总量,没有能够持续为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稳定存续提供保障。”
“体现在,民营企业逐渐积累资本和学习技术,吸引技术和管理人才,二,政府表现为逐渐向大中型工业企业推行破产制度以及抓大放小、关停并转政策,从而重新定义了可以在国家渠道获取资源的企业的边界。”
“根据你的研究,如何理解大或者小的转变?”吕申插话。
李乐笑了笑,“资产和生产规模意义上的大转变成为绝对市场垄断、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上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