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新途启,初遇诸般阻
“不过,在这之前,肯定会有不少麻烦要处理啊。”李元婴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果不其然,他的“印刷术”三个字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颗巨雷,瞬间炸开了锅。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长安城,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自然是那些自诩正统的传统文人。
一个留着山羊胡,名叫张传统的酸腐文人,指着李元婴的鼻子骂道:“荒谬!简直是荒谬!印刷术?岂不是让那些贩夫走卒也能读书?这成何体统!简直是离经叛道之举!”
李元婴也不恼,笑眯眯地反问道:“张老先生,您是觉得知识就应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这天下百姓,难道就没有学习的权利?”
张传统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梗着脖子,翻来覆去地重复着“离经叛道”四个字。
“老古董!”林婉儿在一旁小声嘀咕,翻了个白眼。
苏瑶则拉了拉她的衣袖,示意她不要太冲动。
更大的阻力来自出版商。
长安最大的出版商王老板,愁眉苦脸地找到了李元婴。
“殿下,您这新体裁的书籍,小民实在不敢印啊!这要是卖不出去,小民可就血本无归了!”
李元婴早就料到会有此阻碍,胸有成竹地笑道:“王老板,你只管印,亏了本王赔你就是!”
王老板还是犹豫不决,毕竟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儿,谁知道能不能被市场接受?
万一砸手里了,可不是小数目。
眼看着改革之路困难重重,李元婴并没有气馁,他转头看向林婉儿和苏瑶,神秘一笑:“看来,得拿出点真本事了……”
李元婴招来几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文学青年,其中一个叫孙志的尤为热情。
李元婴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对大唐文学现状的分析。
“你们看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不是歌功颂德的赋,就是无病呻吟的诗,要不就是些佶屈聱牙的古文,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啊!这就好比……”他顿了顿,想找个合适的比喻,“这就好比你们天天吃山珍海味,偶尔也想来点麻辣烫,炸鸡啤酒什么的吧?”
孙志的眼睛亮了起来:“殿下此言,振聋发聩啊!就好比小的天天啃四书五经,早就腻歪了,就想看点新鲜的玩意儿!”其他几个年轻人也纷纷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