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围炉三国> 第132章 迁移汉中(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迁移汉中(七)(2 / 2)

陶响轻轻一笑,指着身旁的贾诩,介绍道:“天师匆忧。此乃吾大将军府幕僚贾诩,贾文和。虽名声不显,但智计高绝。或有万全之策,可保汉中无羡!”

张鲁像将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赶忙上前,执贾诩之手,道:“贾军师千万要救吾汉中万千教众啊!”说完,已是双目含泪。态度极其恳切。

贾诩被陶响逼上了梁上,微微苦笑了一下,轻轻挣脱了张鲁的双手。眉头紧锁,缓缓地踱了几步。

半晌之后,贾诩猛然立定,眼中精光闪闪,道:“吾有一计,乃釜底抽薪之计也。”

张鲁一听,紧盯着贾诩。贾诩已理清思路,张口缓缓道来:“汉中之地,沃野千里,故引得各方垂涎。以前人烟稀少,然现在新增白波军民近百万之众,人口已然超出了寻常郡县的人口。故请大将军上报吾新汉朝廷,升汉中郡为汉中州。张鲁太守升为州牧。

既然汉中升格为州,张鲁大人成为了州牧。那汉中和巴蜀就互不统属。刘璋说张鲁以下犯上的罪名就不成立了。张州牧再派舌辩之人前往巴蜀,面见刘璋,言汉中无意进攻巴蜀,更以厚金结交巴蜀身居高位之人,言汉中愿与巴蜀交好,永不互犯。去巴蜀敌视之心。破去汉中腹背受敌之局。

为长久之计,汉中需集中全州之力,对进入汉中的小股曹军予以迎头痛击。曹军虽众,然雍凉二州至汉中的道路绵长崎岖,粮草辎重转运困难。曹军纵有百万之众,汉中只需谨守各处险关。曹军不能一鼓而下汉中,必不能久持。必然退兵。

如此,汉中无忧也!”

汉中自古便有“巴蜀之门户,天下之脊梁”的称谓。巴蜀只要是有点常识的统治者,都不愿汉中有一股庞大难敌的势力盘踞。这与谁愿意卧榻之旁,高悬一柄锋利无匹的利剑?是一样的道理。

至于兵强马壮,兵多将广的曹军。张鲁倒还真的不怕。想当年,董卓坐拥武力冠绝天下的西凉军,也未能踏入汉中一步。便是很好的例子。董卓非不想为,而无能为也。只是几次小规模的试探进攻汉中,被汉中守得铁板一块。几番试探无果后,便草草收场了。

张鲁不知道的是,在三国正史的时空中,蜀魏汉中大战,仅仅几个月,曹操便被诸葛亮巧施“拖”字诀,狼狈退出了汉中。原因无它,粮草辎重接济不上了。

同样的道理,诸葛亮六出祈山伐魏,被司马懿“以彼之计,还施彼身”,速胜无望。也大多因为粮草不济,不得不退。

张鲁听完贾诩的解说,大喜过望,道:“先生与大将军,乃汉中万千百姓的再生父母。理当受吾一拜!”贾诩岂敢承受,连忙扶起。

张鲁又拿出兵符,欲交与贾诩。贾诩坚辞不受。陶响便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以杨柏换回阎圃,续攻上庸。

阎圃回南郑后,以阎圃为主,贾诩为辅。与先期潜入汉中的张燕等山地营众将士,协同守卫汉中。

张鲁一听,陶响早有布局。心下一宽,便欲当甩手掌柜。贾诩却另有计较。说攘外必先安内。只待阎圃回到南郑坐镇,张州牧需亲率大军,前往上庸城,号召天师道教众,讨伐申氏兄弟。必可收到奇效。换作旁人,必无此效果!

张鲁虽听出贾诩有几分刻意奉迎之意。但对天师道教众的忠诚度,却有绝大的信心。当即对贾诩之计,慨然应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