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三字经奇缘> 第三十六回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回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1 / 2)

启蒙之初,小学终章;四书启航,学海无涯。天下学问,浩瀚如烟,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在江南水乡的一隅,有座古朴的书院,名曰“文渊阁”,此地文风鼎盛,学子云集,皆怀着一颗求知若渴之心,欲在学问之海中乘风破浪。

春风轻拂,和煦明媚,柳絮如诗如画地漫天轻扬,宛如少女的秀发在微风中轻轻飘舞,给这春日里的文渊阁赋予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文渊阁内书声琅琅,抑扬顿挫间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此起彼伏的诵读声中,夹杂着学子们低语研讨的声音,宛如一首激昂的知识交响曲,在这座书院的殿堂中回荡。

这一日,恰逢书院一年一度的考核盛事,师生们共同见证着这一学术检验的重大时刻。在这庄重而神圣的氛围里,每一位学子都全力以赴,以展现自己一年来刻苦钻研的累累硕果。他们有的面庞紧绷,眼神凝重而坚定,似乎正在与某一道难题进行无声的较量;有的则笔触如飞,洋洋洒洒地在宣纸上留下自己的智慧轨迹,仿佛每一笔都是对知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领悟。

在这众多学子之中,有一少年尤为引人注目。他名叫李慕白,虽年仅十二岁,但眉宇间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如同一位小哲人般坐在那里,浑身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书卷气。自五岁起,李慕白便与《小学》一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部启蒙读本不仅是他每日清晨必读的功课,更是他行为准则的指南针,涵盖了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他跟随家中老儒逐字逐句地研读讲解,将书中的教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在生活中付诸实践,无论是待人接物的态度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

时光荏苒,六年的岁月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李慕白在这段光阴中经历了文渊阁学府的无数珍贵时刻,从懵懂孩童逐渐蜕变为博学少年。终于,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他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完成对《小学》篇章的学习,并以此为起点,正式跨入了四书之门的深邃领域。

四书,作为儒家经典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着作,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石,其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关于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精辟见解。李慕白在完成《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够顺利地进入四书的研究阶段。

考核之日,这个特殊的时刻来临了。李慕白站在书院中央的讲台上,那里是知识与智慧交流的舞台。他的面前,是众多师长和同窗们期待的目光。他的心中,既有激动也有忐忑。激动的是,他即将向大家展示自己对《小学》精髓的理解与感悟;忐忑的是,他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这部伟大着作的深邃内涵。

然而,当李慕白缓缓展开早已准备好的卷轴时,那份紧张与不安似乎瞬间消散了。卷轴上的字迹清晰有力,每一笔都凝聚了他对《小学》的敬畏与热爱。他开始朗读那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句子,字字珠玑、句句肺腑。他的声音在书院内回荡,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他们被李慕白的解读所打动,被《小学》的精髓所震撼。热烈的掌声响起,那是对李慕白的肯定、对《小学》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