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皱着眉头啊。”
李映安看着林望舒的神色,将花瓶里的花枝,重新摆了摆。
“少来动它,”林望舒嫌弃的打开他的手,“花儿都要捏下来了。”
李映安笑着松开了手,“好好好,我不动了。”
两人有一句没有一句的说着话,云安郡主府这边,进出的人越发的多了。
居住的地方,还是那个小小的芙蓉院。
外面可以联系的朋友,却不再局限于这个小小的房子里面。
李映安临走之前,提醒林望舒,“京城中,这些时日,估计还有变故,不要太闹腾了。”
“我自然知道的。”
李映安离开之后,林望舒提醒芦苇,记得去客栈、酒楼那边,多多巡逻。
起码,要让那些老板,在这些时日,记住自己的吩咐。
安排人手在各个拐角、柴房、平日里没有多少人去的地方,加紧巡逻的次数的和力度。
哪怕是端水的时候,稍微绕一圈,也要去那边检查一遍。
林望舒看着桌子上素随意下的棋子,所有人都开始登场了。
那么把某些人的出场时间,稍微提前一点,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在三年之后,有一位新科状元大放异彩,因为对方的文章、见解,都是一阵见血。
不站队,不结党私营,只一心为百姓做事。
被新帝扔到了大理寺的位置上,屡屡破案,让原先有些动荡的京城。
迅速在他的努力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稳定。
此人出身贫寒,听闻在三年前就参加了科举,可惜当时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
后来才被人打听到,那位状元在三年前,无意中因为口角之争,得罪了客栈里面的某位富贵公子。
被那位公子找人稍微教训了一段,又关在柴房一整晚。
导致对方在开考的时候,发着烧进场考试,最后考卷没有做完,是被考场的巡逻官抬出来的。
也是因此,没有在这一年的考试中得到任何的名次。
林望舒对此记得很清楚,那位状元在大理寺任职之后,致力肃清京城各处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番五次,与各路皇亲国戚对上。
最后新帝也服气了,大大奖赏了他,下旨训斥了各家的皇亲,让他们家中的儿郎,多学习一些礼仪。
林望舒并不清楚那位状元是在哪里出事,也不清楚是哪一天的事情。
她能够做的,就是让名下各家的客栈,做事上点心,遇到争吵的事情,上前打断。
让矛盾升级之前,先把事态平息下来。
芦苇在各家出现的目的,就是让各位老板上心,尽力去做这些事情,表达郡主对此事的重视。
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其他各家的客栈、酒楼,有样学样,有没有人手的,都尽量在不常经过的地方,多看几次。
公主皇子名下的产业,各家都是按照从前的经验来做。
多少年了,没有什么改变。
郡主做出的措施,让营业一般的酒楼,突然增加了很多业务。
一个可以安安稳稳吃完饭的地方,自然会吸引很多,不愿意跟人争吵的读书人。
氛围好起来了,生意也就带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