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有些拘谨的说道:“六掌派过奖了。二掌派也是带挈晚辈。”
六掌派说道:“年轻有技艺的大匠不多,都还带些骄横之气,你这年纪不骄不躁,很难得。”
这时亲兵取了两块银质令牌过来,卢林和俞震接过令牌就要告辞,六掌派说道:“俞震,既然来了就别着急去,带着卢林先在内城看看,中午一起吃个饭再出关去。”
俞震听了说道:“师侄正有此意。午时再过来。”说完就和卢林一起向六掌派揖别。
这西关内城可比庐陵城的内城大多了,但是里面没有什么店铺,多数都是营房,一路看过去秩序井然,完全没有城镇的繁华喧闹,与外城相比就仿似两个世道。隔着三四十丈就有一个店铺,卖点吃食、水果、衣物、鞋子、汗巾……常用之类的什物。
走了一段路,看见有茶楼,里面有说书的,卢林只是站门口看了看,来听书的人还不少,都是轮休的将士;此外还看见有几间书肆,卢林进去看了看,一半是韬略兵书,剩下的就是杂书了,书肆的韬略兵书不卖,只租,一文钱一本,卢林看了会来来往往租借兵书的兵士不少,至于杂书,那是亦租亦卖,也有不少兵士光顾。
出了书肆,卢林在城墙转角处看见都有一个代写书信的摊子,端坐着一个学究模样的中年人,还有一个小厮在一旁研墨,周围三三两两的兵士在那和摊主谈论着,卢林仔细旁听了一会,都是兵士在说,摊主在写,写完了摊主念一遍,说的都不是那种标准的官话,倒是和江右一带的语音接近,听的人听完,确认无误就付上十文钱,卢林看了看摊主写的字,是行楷,写得极为工整,很容易辨认,比他写的好多了,比不得苏师姐和大姑姑的。
俞震陪着卢林听了一会后,告诉卢林:“卢师弟,内城四个墙角都有代写书信的,这个是江南道的。”
卢林问道:“这还分地域么?”
俞震笑道:“分啊,怎么不分?疆域如此广大,朝廷划分四道九大州府,西北神策军一半是崆峒招募的,多是陇右道的人,另一半是朝廷招募的,各地的都有,各地言语不一致,官话中夹杂着方言,这边东南角的摊主是东南人氏,年轻时游走各地,熟悉东南一带言语,所以东南兵士不识字的,要写家书都是来此。这些都是守鹤师祖当年在西关定下的,一直到如今。”
卢林琢磨了一下,这样确实便捷实用,他是从小就在书院求学,但是庐陵城万余户人家,孩子也是有不少的,能够在书院求学的不过一两千人左右,读书识字的人不多,这些兵士怕是有大半不识字。将士驻守三年,这家书是不能断绝的,时不时要写封家书回去报个平安,以免家人牵挂,不少兵士来军伍,是家中贫寒,省吃俭用,攒军饷兑换银票寄回家中贴补家用,都是找这些代写书信的写信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