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上午,六掌派讲了西关大战他亲历的第一仗,这说的和王侍郎、马侍郎他们这几个月的就大相径庭了,他们讲述的都是各种典籍记载的典籍大战例,这些都算是战后的总结分析,胜是胜在那些地方,败又是败在那些地方,用的什么阵法这些。
六掌派讲述是亲历的,并没有胜败之论,只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是一场去支援途中的遭遇战,这是在大战之初,双方都没有太多的准备和经验,从开始的慌乱到逐渐的冷静;六掌派似乎是在回忆一般,慢慢的说着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一队人马的遭遇。
这种遭遇战更为考验队伍平时训练的配合,以及主将随机应变的指挥能力,军士至今配合默契程度如何,能够快速在主将的指挥下布阵迎敌,就能够占据主动,损失就会减少很大;这样的遭遇战主将的决断和态度很关键,是战是退,是攻是守,需要在短瞬之间作出判断发号施令,第一道命令就决定了这场战事的大致结果了,过程就看将士们的了。
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主将快速果敢的决断,更容易带领队伍获得胜利,说是胜利其实就是保存了更多的人马下来继续去完成本来的任务;稍有迟疑就容易错失良机,队伍大损,任务失败;这种遭遇战胜负是很难说的,只能说损失少就是胜利;若是实力悬殊,遇见大部队了,那就得尽量减少损失撤退了;都需要主将在短瞬之间来决断。
这一场遭遇战,六掌派是跟着崆峒前二掌派的,那会也就是二十一岁,六掌派他们两千人马遇见的西胡人马比他们多了一千,前二掌派在遭遇之时果断下令布阵迎敌,最开始都很慌乱,西胡军队则是反应慢了一些,失去了先机,人数多也没用,一番拼杀后,西关将士军心稳定了下来,把优势发挥出来了,厮杀了近一个时辰,这才各自退去。
这场遭遇战,谈不上胜负了,六掌派这边折损了近千人,西胡人折损了一千八百余人,只能说六掌派这边战果更好一些,若是再继续拼杀下去,那真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活下来了。
王侍郎和马侍郎都是没有上过沙场的,两人都是四十余岁,在兵部为官也就十五六年,对兵书兵法钻研很深,讲起那些战例都很有见地,但和六掌派说的亲历相比就逊色多了,六掌派也不知道是不是讲过很多次,还是准备充分,讲得是有声有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反正卢林听了觉得很残酷,心中有些发冷,再看其他人也听得都有些冒冷汗。
中午吃饭的时候,众人都讨论起六掌派所讲的,都心有戚戚;昨天六掌派说及领兵之事,众人听了都颇为振奋,今日再听这战事,犹如一盆冷水泼了下来,都警醒过来,这上了沙场是搏命,可不是一般的江湖厮杀,他们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江湖厮杀,但是和这成千上万的大军厮杀完全是不一样的,江湖厮杀或许凭借武艺高强胜出,在沙场就很难说了,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卢林想着鄱阳湖大战,汉王不就是在大战中意外身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