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领域,慕容轩深知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在朝堂之上,面对满朝文武,慷慨陈词:“诸位大臣,商业之繁荣,犹如血液之流通于人体。唯有物资畅通无阻,贸易兴旺发达,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国家的财政才能日益充盈。因此,本王决定降低税收,为商人创造更为宽松有利的营商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贸易活动,拓展商业版图。”
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了一些保守大臣的强烈反对。“王爷,降低税收之举,实乃冒险之行。此举必将减少国库收入,影响国家的财政稳定,恐为不妥啊!”一位年事已高、思想保守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和疑虑。
慕容轩目光坚定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声音洪亮而威严:“诸位,目光短浅则难以成就大业。短期来看,国库收入或许会有所减少,但从长远计,商业的繁荣必将带动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工厂兴起,就业机会增加,百姓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如此循环往复,国家经济必将腾飞。届时,国库自然充盈,何愁财政之困?”
苏思瑶也挺身而出,支持慕容轩的决策。“各位大臣,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商业发展。降低税收并非损失,而是一种投资。商业繁荣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促进技术创新、文化交流,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勇于创新,为大燕国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
在慕容轩和苏思瑶的坚定坚持和耐心说服下,商业政策终于得以推行。一时间,大燕国的各大城市和小镇变得热闹非凡。集市上,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来自各地的商人带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汇聚于此,丝绸、茶叶、陶瓷、珠宝等应有尽有。店铺林立,生意兴隆,街道上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在教育方面,慕容轩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他深知知识的力量和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大力兴办学府,不仅招收贵族子弟,也敞开大门,允许平民子女入学。“知识乃国家进步之源泉,智慧之明灯。无论出身贵贱,皆应有平等接受教育之机会,方能为国家之发展贡献才智。”慕容轩亲自到学府视察,与师生们亲切交流,鼓励学子们勤奋学习,立志报国。